將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鬼谷子·飛箝》
讀書心得:
1、釋義:要把“飛箝”之術向天下推行,必須考量人的權謀和才干,觀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寬窄和山川險阻的難易,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諸侯間交往中誰與誰親密,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要詳細考察對方的愿望和想法,了解他們的好惡,然后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游說他,先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愛好之所在。最后再用“箝”的方法控制住對方。
2、感悟:此篇主要講“飛箝之術”:“飛”即褒揚激勵;“箝”即鉗制、控制。飛箝之術是通過言辭以控制人的權術。它不僅是引(吸引)人之術,還是服(說服)人之術,更是用人之術。尤其是在談判桌上,靈活運用此術,往往能達到既定目的。因此,如果古代有談判專家一說的話,那鬼谷子可謂是當之無愧的談判高手。
掌握運用了飛箝之術的方法,就能準確權衡人的智能、才敢和品格,便可以運籌帷幄,掌控全局。此術不但可以用于個人,還可以用于天下,以此釣知天下,游說諸侯,鉗制君王,實現縱橫家和權謀家的既定政治目的。
具體來講,大致有三種:一是了解對方所思所想,然后給與尊重和認可,用好聽的話來籠絡對方;二、清楚對方所喜所好,然后投其所好,用利益引誘;三、掌握對方弱點和漏洞,然后用其弱點和軟肋威脅之。
但想要充分發揮其功效,前期的準備也十分重要,具體來說有以下四點:一、觀察天時地利,摸清客觀條件及做好利弊分析;二、了解對方才能喜好,參照對方個性行事;三、探明對方朋友敵人,掌握對方社會關系,四、審視對方經濟情況,確定對方實力。這里面的“對方”,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個公司,亦可以是個人。
總結下來,鬼谷子老先生此飛箝之術的要點,就是在告訴我們:一、不打無準備之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二、抓其軟肋,投其所好,雙管齊下效果更加;三、看清天下大勢走向和規律,然后再精心謀劃、有的放矢、步步為營,如此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由此不由得想起了蜀相——諸葛孔明,他為何要讓劉備三顧茅廬,以及為何選擇輔佐劉備建立蜀國,還有就是為何能夠預言三國鼎立的大勢?孔明這一套學問完全就是鬼谷子一整套“飛箝之術”的預演罷了。諸葛亮早已通過“隆中對”說明其看清天下大勢,以及各方諸侯的權力對比,還有就是劉備的個性特點!所以,他之所以能夠游說成功劉備,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其實早在他的謀劃之中。他和劉備,也可謂是互相成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