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術的地理觀念,只是提供了一個尋氣的理論模式,如僅憑它去尋氣,那就無異于紙上談兵。術家在以氣、脈、勢、形為基本理論模式的指導下,制定了一整套以龍、穴、砂、水為基本運用單位的具體方法,形成一個審龍、點穴、觀砂、察水的操作程序。在形勢復雜,變化萬千的遼闊大地上,氣究竟凝聚在何處?有無標志可尋?這是巒體之法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它根據氣得以凝聚的條件、特點,確定其外在表現的標志,并概括為不同層次的四類。
如前所說,龍指蜿蜒舞動的山脈,標志著氣的運行,它是氣之凝聚的根本前提;穴是氣的凝聚點,無論從理論模式,還是從操作程序上來說,它都是尋氣的最終目標;砂是穴周圍的山巒土丘,為穴藏風,標志著氣聚而不散;水是穴周圍的湖泊河流,環抱兜收,標志著氣止而不去;兩者都是氣凝聚的必要條件,術家有謂「龍脈為本,砂水為用」,沒有龍脈,就沒有氣運行而來,即使是水聚砂回,也只是「縱好虛花」;有了龍脈而無砂水之用,就無以止氣使之不去,聚氣使之不散;唯有三者具備,才能定穴,得以乘氣。
龍、穴、砂、水,作為四個運用單位,在操作程序申,列成前后三個層次:龍、砂、水穴:這與理論模式中,尋氣的三個環節是完全相應的,再按層次的先后,敘述于下。
審龍。
龍從神話到自然,凝聚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它在風水術中的主尊地位,足可代表相地的全部內容:龍氣相為一體,脈、勢、形依龍而具現,砂、水、穴因龍而存在:可以說,沒有龍,就沒有這一切。
被術家奉為經典的《撼龍經》即以「龍」名,開篇就說:「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所謂「神」,就是氣,龍作為氣的載體,已經完全物化為磊落的星峰:審龍,就是審視這條物化了的起伏翔舞的游龍:不過,這游龍仍然具有神話所賦予的靈性,如龍性喜水,常常潛入深淵,所以龍脈也以得水為上,所謂「四水夾處是真龍」:要是沒有水的界止,龍脈只是一條死龍而已,因為它失去了風水的價值。
龍即山脈,審龍就是審山何處為來龍,何處為去脈,哪是正龍抽出,哪是分枝劈脈:這一切,若站在局部之地,加上山障林蔽,不是一目就能了然的:于是產生了各種審龍之法,要言者有三:順趨之法。先登高望遠,見山脈自祖山起伏奔馳而來,然后循來勢逐步往前詳審,分清主脈正龍與支脈分龍,再沿主脈正龍而進,以觀前面是否有水截止,這是從祖山審龍。逆步之法。先看到砂水合抱之處有理想的穴形,然后循山勢節節逆上,直至山的分枝劈脈之處,審其是否主脈正龍,以定所見之穴有否旺氣的
凝聚,這是從穴上審龍。橫剿之法。先橫穿山坡,觀看山腳抱屈,與水勢彎曲的方向,如自左抱左彎,則正龍在左;自右抱右彎,則正龍在右;再審周圍眾砂,如有兩砂自左右相抱,則有正龍在其中,這是從砂上審龍。依上面三種審龍的方法,可以說相應于龍脈行走的順、逆、橫三勢,是理論模式的具體應用:當然,事實總比理論生動得多,具體總比抽象豐富得多:所謂三勢,僅就龍脈的當規行度而言,即龍脈行走,一節頂一節,主脈正龍,與支脈分龍賓主端嚴,左右整齊,此謂「正」;有時,龍的正脈于行走
申,忽然閃落一旁,向前行去的則是分脈,而閃下的正脈,卻為其作砂護衛,此就謂「閃」,非三勢所能概括。因此,審龍之法也是靈活多變的,不拘成規:此外,審龍也頗重視山脈是否過峽,術家認為,龍脈過峽之后,斂大為小,變粗為精,峽之兩端構成裹上之送砂,與下之迎砂,水分左右,山轉關闌,龍氣有止而旺,包裹更為聚密,所謂「山不斷則不肥龍脈的過峽,各有不同,其中以「工」字峽最為理想,上下二橫「二」為送、迎之砂,中間豎「|」為過峽之龍。龍脈在不同的地理形勢申,有不同的特點,審龍分高峻的土丘為攏龍,低平的土皇為支龍:攏龍多見于土地,山地群山連綿而易藏風,支龍多見于平原,平源湖泊縱橫而易得水:兩者各有利弊,但如攏龍變去龍而去,支龍承攏龍而來,所謂陰陽交變,則有利無敝,最容易得乘旺氣;因為從陰陽二元對應的體系來看,山幽水明,幽者為陰,明者為陽,就山本身來說,攏龍高峻而更幽則為陰,支龍低平而較明則為陽:陰陽交合,是這一體系的最高理想,正如術家所說的,洋申得攏,貴而無敵,谷岡生支,異象亦尊」︵《山水忠肝集摘要》︶;「洋」即指平原,「谷岡」就是山地,攏龍過平原之陽,支龍生山地之陰,所以有尊貴的吉象。
不管是攏龍,還是支攏,審龍還須仔細地察看它們的土質石紋|土,就如龍的皮膚,皮膚的色澤往往關系到生命力的強弱;土要堅細潤澤,如可以裁切的玉脂,又具備五色,說明土肥,土肥則氣厚:土如干得像聚攏的粟粒,濕得像割下的鮮肉,一片山泉砂礫,說明土瘠,土瘠則氣薄。石,就如龍的骨節,觀察石紋的向背,可以了解龍脈的來去順逆;如石紋別拐向后,說明龍脈逆轉:石紋通轉向里,說明有真氣凝結:審龍既是為了尋氣,因此也很重視選擇龍脈的特別形狀,或特高聳,或特綿遠,或特潤厚,或特俊秀,或特委曲活動,或特端壯合局:高峻的攏龍貴平,低平的支龍貴突,這是因為形狀的生動,表現了氣的旺盛而有活力。
龍脈的行走千姿百態,按術家的說法,形成各種不同的「格」。審龍必須審辨格的貴賤,如低昂起伏者為生格,奔勢恢宏者的為強格,節節增高為進格,均為貴格:而平條直線者為死格,瘦骨憐晌者為弱格,漸漸下底者為退格,均為賤格。
龍脈的貴格,還有蓋、臺、屏、蟑四種:蓋即花蓋、寶蓋之類,有山峰如蓋,則脈不單寒:臺即群峰構成而有利于藏風的形狀,如三峰并列為「正三臺」,三峰錯列為「品字二云口」:而三峰直列,就不能稱為「三臺」,只能叫做「串珠」,因為它前沒有藏風的用處:屏即玉屏幢,幢的一種,方形,因為方形在五行中屬土,土為五行之尊,龍脈無土不成,所以玉屏幢為幢中最貴,特列為一種:幢即山向左右兩邊伸展的支脈,支脈有各種形狀,幢也有各種名稱,如圓形的叫金蘭幢,直形的叫華麗幢,波形的叫漫天幢,尖形的叫芙蓉幢,方形的就是玉屏幢;此外,還有平面拓展的一字幢,左右斜開的人字幢主脈從幢中穿出,幢起13了左右拱衛的作用,所以,正龍穿幢也就成了一種貴格,所謂「龍不穿幢,官不入相」:術家認為,龍脈的貴賤之格,曾通過氣的媒介而影響人的命運,因此不能不審辨清楚。
觀砂
砂是護衛氣的藏風屏障,使氣聚而不散;因此,觀砂就在于看其能否兜收住氣。如龍脈順勢而下,就觀下面的砂,能否迎上兜收:龍脈逆轉而上,就觀上面的砂,能否立下兜收:龍脈橫賈而來,就觀兩邊的砂,能否回轉兜收。龍穴四周的砂,各有名稱,在左方的叫青龍,在右方的叫白虎,在前方的叫朱雀,在后方的叫玄武:作為護衛;左右兩邊的砂最為重要,故常稱之就龍脈與砂的關系而言,龍為主,砂為賓,觀砂也要看砂是否不對龍恭敬護衛:龍前方較近的砂叫「案」,須能恭候相迎;前方較遠的砂叫「朝」,須能拱揖來拜:后方的砂叫「應」,須能端嚴敬送。觀砂也須辯其吉兇之象。砂最忌破碎、尖射、兇頑的形狀。它既作為龍穴的護衛,也最忌背向龍穴;因為山一般來說,面秀而背頑,面彎而背挺,如以陡峭壁立的山背對著龍穴,即呈兇象:砂宜秀宜彎,宜與水交合,如案砂恭迎龍脈,似弓彎抱,
此所謂「官」:應砂敬送龍脈,似帶纏繞,此所謂「鬼」:龍虎兩砂夾護龍脈,轉身回進,此所謂「曜」:朝砂遠居水口,迎水相進,此所謂「禽」,這四種護龍之砂皆為吉象。就衛穴之砂來說,穴前隆隆隱起的蟬翼砂,左繞右迎的牛角砂,那表示穴中有真氣凝聚:此外,術家還當講到一種理想的「同」字砂,申間小「口」代表穴,口上一橫為蓋,而「門」即為衛穴之砂,藏風聚氣,這就是穴乘
龍氣的地方,這種砂呈現出一種大吉之象。
察水|
水之重要,術家所言,「風水之法,以得水為上」,因為它具有止氣的功能:《秘傳水龍吟》卷五中的《氣機妙用論》,對此作了一定的闡發,認為氣是水之母,水是氣之子,氣與水既是母子相生,實為一體,只不過氣行于地申而無形可見,而水溢于地外而有跡可循;因此,水在外為表,氣在內為里,內外同流,表時同運,猶如影之隨形:氣行則水隨,水止則氣蓄,追蹤地外之水,或來或去的流向,便可把握地中之氣,趨東趨西的運行。在風水術中,山與水被奉為兩大神器,山以運氣,水以止氣,山水交合,則氣凝聚。大交則大聚,小交則小聚,不交則不聚,也就沒有什么風水寶地了:因此,察水主要就是察看水與山的交合,水與山如并行順勢而下,無所謂交合,水順或逆或轉,才能與山交合而止氣:術家將理想的水形稱之為「之」字水,正說明他們要求水象「之」字那樣,三曲九彎,依山繞抱以兜收山中運行之氣。
察水還須看水勢,是否呈相對的靜止狀態。其靜,才能更有效地止氣:所以水眾流會聚,灣環悠揚,更能包裹龍氣,是理想的水勢。
-術家也常說「山朝不如水朝,水朝不如水繞,水繞不如水聚」,蓋山朝只有藏風聚氣的功效,然而氣不止,無以為聚,故「藏風次之」;水朝則逆轉以止氣,水繞則環抱以收氣,水聚則靜水不去,蓄氣最厚,有所謂「四水之聚,公侯所出:眾水之聚,立郡遷州」之吉。
水,大則與龍脈交會,小則與砂穴合局,就像其本身的流動一樣,貫穿于整個相地尋氣的過程之中:因此,察水也要看水與砂穴配合的格局,術家稱之為「堂局」。看堂局須先看羅城與水口,羅城指四周羅列的作為拱沖的眾砂,形成一道城墻似的屏障;水口是周圍河流溪水的總出之地,如果把羅城看成是一個比較密封的空間,那么水口就是這個空間的入口:羅城能使氣聚而不散,故貴在門戶緊密,四周無破無缺;水口能使氣止而不去,故貴在眾水匯聚,水勢灣環悠揚。
觀水口的大小,可知堂局的大小:水從兩面合抱羅城為正局,水寡而單繞羅城一面為偏局;堂局的大小偏正,基本上可以體現出氣的強弱厚薄;堂局重在砂水合抱的形局,因為水貴靜以止氣,需要有砂收水,使水不流蕩澳散:這種合抱的形局由外及里,直至穴前,有不同的層次,術家分其為大明堂、中明堂、小明堂。
羅城與城外送龍的大水交合,或遠水來朝抱羅城,水口兩邊有山把守,大轉大折不見水去,此為大明堂;羅城之內,龍虎二砂與文水交合,像鎖一樣緊緊鎖住支水,收里龍氣,同時又可防止水沖穴地,此為中明堂;穴前的微茫曲抱之水,如蟹眼水外有蟬翼砂與之交護,蝦須水外有牛角砂與之交護,此為小明堂。明堂無論大小,皆根據水與砂不同的合局而分優劣,最理想的為聚水局,眾水會合,四周索回,有砂纏裹,不見水去;或穴前臨大湖深潭,其水一年四季融聚不干;次為橫水局,穴前之水左右繞抱,外水如帶環拱,內水如弓抱穴,下面有砂收住;再次為朝水局,穴前有水蜿蜒曲折來朝,如拜似揖,但須有一砂遮擋,以關鎖龍氣:最下為去水局,穴前水離穴而去,氣無以止蓄,但如兩邊有砂鎖住,登穴不見水去,或去水只是大水的支流,而大水于穴前橫貫而過,又有下砂收住,能夠止氣,則也可一用。
察水不僅要察堂局大小之分,優劣之別,還要察水形的吉兇之象。
水可以止氣,但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夠止氣,不能止氣的水即為術家所忌;他們一忌水沖,當穴直沖;二忌水反,反弓外挹,與穴無情;三忌水卷,如廉卷步步低退,無砂包裹:四忌水割,如利刃直逼山腳,削割無情;五忌水淋,如水槽淋頭,傾注穴后,這些都是兇象。至于吉象,如水之來朝。變曲而不沖射;水之離去,盤桓而不傾瀉;水之橫過,繞抱而不反弓;水之匯聚,悠揚而不峻急;永遠不欲其小,水近不欲其割,水大不欲其蕩,水高不欲其跌,否則皆為兇象;因為這些都無法有
效地止氣,使之融聚。
定穴
經過審龍、觀砂、察水,確知氣之有來,有止、有聚,最后就須尋找這氣的凝聚點,即定穴。可以說,前三者只是循序漸過的準備工作,后者才是操作的關鍵,整個相地過程的成敗在此一舉;在術家看來,定穴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對人的吉兇影醬,因而也波及到術家本身的地位,因此往往猶豫再三,難以定奪,正如俗話所說的,「三年求地,十年定穴」:當然,穴的難定也有其客觀原因。
.龍脈的行走,砂水的合抱,其格其局,術家可以、而且實際上也見仁見智,甚至還有的給予含糊其辭、似是而非的解釋:大者易見,微者難明,穴位的偏左偏右,穴向的或南或北,穴形的是吉是兇,皆因山水交合的形局不同,而有千叟萬化:要確定這具體的一點,是頗費周折的:而且,術家還認為,術書上講的定穴所依據的砂水,配合的條件及其范例,在實際相地中百不一見,因地形是千變萬化的,這無疑又增加了定穴的難度。因此,術家論定穴,大都根據自己的相地經驗而言,各是其說,名目繁多,難以二概而論,這里僅就一些比較.一致的看法.略述一二。術家認為,龍脈落處為胎,如人稟受父母之氣而為胎;束氣之處為息,如胎在母腹中姜息:到頭處形如冠蓋為孕,如胎成男女而有頭面形體:結穴處為育,如嬰兒墜地成人:人各異貌,所結之穴也千形百態,但要之不出正、變、怪三類。
正穴可概括為四種,即窩、鉗、乳、突:窩穴呈圓形,鉗穴呈直形,前下垂為乳穴,后昂起為突穴:窩穴、鉗穴均呈凸形,為陰穴:乳穴、突穴均呈凹形,為陽穴己變穴就是正穴的復體,如凹穴既前無垂乳,.又后無突球/,凸穴既下無圓暈,又上無直口;他如側腦穴頂不正,沒骨穴無頂,皆是變穴之類:怪穴多種多樣,常分巧、拙兩種。
穴形完美:地勢異常者為巧穴,或結穴在高山之顛,或結穴在低田之中。或結穴在水中央,或結穴在頑石里:穴形丑陋,異于尋常者為拙穴,或穴前生尖嘴,或穴后是空槽,或形如鶴爪,或貌似牛皮;凡地之成穴,都應當是氣的凝聚點,.因此無論是正穴、變穴.,還是怪穴,逆不關乎吉兇。然而,穴有真假之分,定穴雖然不在于辯穴之正、變、怪,但卻要辨其真偽,其衡量標準,就是看穴的動與靜。
術家多主張山靜穴動、所.謂三靜一動,即案對要靜,龍虎要靜,羅城要靜,穴卻要活動而有精神:,譬之嬰孩頭蓋四周皆硬,唯頭頂頹門處,因頂骨末合,軟而跳動,.從這獨柔的地方﹁可以把握住生命的真氣。.山動表示氣尚在運行之中,.由動而靜,則氣得以凝聚:動為陽,靜為陰與否:這神靈的求得,不是靠燒香磕頭的祭祀,而是靠相地尋氣的法術;審龍、觀砂、察水、定穴,就是尋找山川神靈的過程,它比起燒香磕頭來,仿佛為人們祈求神靈的庇佑,提供了一條比較切實的途徑:正因為如此,風水術才獲得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基礎。
,穴動與山靜,陰陽束交而能乘氣:穴動還表現在受氣的變化,如氣直來橫受,橫來直受,斜來正受,正來斜受之類。術家認為,氣直來直受,則氣沖腦散,氣機不存;橫來而不直受,則生氣不吐,不能融結:正脈閃跌,氣入穴為斜,斜脈逆轉,氣入穴為正;如斜而無正,正而無斜,則變化不施,無動即為死穴。定穴還須看穴與龍的陰陽配合。攏龍地厚陰多,定穴當從薄處以就陽:支龍地薄陽多,定穴當從厚處取地以就陰;同樣,峻急之山為陰龍,宜定凹穴以就陽:平緩之山為陽龍,宜定凸穴以就陰;山具昂首仰天之形為陽,須定穴于山顛之陰;山具垂頭府地之形為陰,須定穴于巒體之陽,斯為雌雄配合。
穴的陰陽動靜,最難定奪,因此審穴貴詳貴緩,復審再三,如雨中審其微亡界合,睛天審其氣色脈理;甚至在下雪天可以撿其積雪厚薄,因為氣屬陽,穴如有氣的凝聚,雪就會被消融,其積必薄:反之,如積雪很厚,則說明人申沒有氣的凝聚,是一個無法乘氣的死穴。
氣被術家奉為是山川的神靈,它對人的庇佑與否,取決于人對它的迎乘與否;這神靈的求得,不是靠燒香磕頭的祭祀,.而是靠相地尋氣的法術;審龍、觀砂、察水、定穴,.就是尋找山川神患的過程,它.比起燒香磕頭來,仿佛為人們祈求神靈的.庇佑,提供了一條比較切實的途徑:正因為如此,風水術才獲得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