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跳蚤效應
你想跳多高,就會跳多高。
點評:目標決定人生。
第2節:吉格勒定理
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于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提出者: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
點評:氣魄大方可成大,起點高才能至高。
第3節:洛克定律
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埃得溫·A·洛克
點評:有專一目標,才有專注行動。
韋特萊法則
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人不愿意去做的。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D·韋特萊
點評:先有超人之想,后有驚人之舉。
第4節:貝爾效應
貝爾效應
想著成功,成功的景象就會在內心形成。
提出者:美國布道家、學者貝爾
點評: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第5節:杜根定律
杜根定律
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
提出者: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
點評:信心決定成敗。
第6節:要信之不疑才能開花結果
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對它著迷的人手里,才能開花結果。
提出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舍恩
點評:只有信之不疑,才能開花結果。
第7節:蛻皮效應
許多節肢動物和爬行動物,生長期間舊的表皮脫落,由新長出的表皮來代替,通常每蛻皮一次就長大一些。
點評:能不斷超越自己,你終能取得成功。
迪斯忠告
昨天過去了,今天只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暫時不管。
提出者:美國作家迪斯
點評:關鍵是要把握好現在。
第8節:羅伯特定理
沒有人因倒下或沮喪而失敗,只有他們一直倒下或消極才會失敗。
提出者: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
點評:自己不打倒自己,就沒有人能打倒你。
第9節:杜利奧定理
沒有什么比失去熱忱更使人覺得垂垂老矣。
提出者:美國自然科學家、作家杜利奧
點評:精神狀態不佳,一切都將處于不佳狀態。
第10節:吉格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
提出者:美國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
點評:才能的養成需要后天的努力。
第11節:王安論斷
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提出者: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
點評:成功始于果敢的決策。
第12節:隧道視野效應
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狹窄的視野。
點評:視野開闊,方能看得高遠。
第13節:皮爾斯定理
意識到無知才使我們充滿活力。
提出者:美國貝爾電話電報公司實驗室著名科學家、“衛星通訊之父”約翰·皮爾斯
點評:意識到無知,是有知的開始。
第14節:特里法則
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提出者:美國田納西銀行前總經理L·特里
點評:正視錯誤,你會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
第15節:比倫定律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于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
提出者: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
點評:失敗也是一種機會。
第16節:基利定理
容忍失敗,這是人們可以學習并加以運用的極為積極的東西。
提出者:美國多布林咨詢公司集團總經理拉里·基利
點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過是他不被失敗左右而已。
第17節:卡貝定理
放棄是創新的鑰匙。
提出者: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總經理卡貝
點評:在未學會放棄之前,你將很難懂得什么是爭取。
第18節:布利斯定理
用較多的時間為一次工作事前計劃,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
提出者:美國行為科學家艾得·布利斯
點評:事前想得清,事中不折騰。
第19節:“路徑依賴”原理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
點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20節:奧卡姆剃刀定律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提出者:英格蘭邏輯學家威廉
點評:做事情應該盡量簡單。
第21節:王永慶法則
節省一元錢等于凈賺一元錢。
提出者:臺灣企業界“精神領袖”臺塑總裁王永慶
點評:賺錢要依賴別人,節省只取決于自己。
第22節:奧格威法則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傭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國奧格威·馬瑟公司總裁奧格威
點評:善用強人,才能成就偉業。
第23節:韋爾奇原則
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選擇適當的人。
提出者: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
點評:最合適人選,即是最佳人選。
第24節:皮爾斯定律
要追尋有效的企業經營發展前途,企業的未來后繼接任人選實在是件相當重要的事。公司執行主管應該將此提到與企業財務收支同樣重要的層面上。
提出者:英國宇宙航行組織總裁奧斯汀·皮爾斯
點評:后繼有人,才能保持長久生命力。
第25節:雷尼爾效應
華盛頓大學的教授的工資,80%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20%是由美好的環境來支付的。
點評:知道員工的真正需求,才能留住人才。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看不到優秀背面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讀它。
第26節:苛希納定律
在管理中,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多六倍。
點評:用人貴精。
第27節:德尼摩定律
凡事都應有一個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應在它該在的地方。
提出者:英國管理學家德尼摩
點評:知人善任才能成就事業。
第28節:皮爾·卡丹定理
在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
點評:有效搭配,方顯威力。
第29節:大榮原則
企業生存的最大課題就是培養人才。
提出者:日本大榮公司
點評: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
第30節:木桶原理
一個木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彼得
點評:要注意自己的薄弱環節。
第31節:馬斯洛理論
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點評:做到了對員工的尊重,你就得到了全部。
第32節:皮格馬利翁效應
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提出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雅格布森
點評:不要吝嗇對別人的激勵。
第33節:激勵的倍增效應
贊賞別人所付出的,要遠遠小于被贊賞者所得到的。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彼得
點評:學會使用激勵的杠桿,你就明白了做人和管理的真諦。
第34節:馬蠅效應
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提出者:美國總統林肯
點評:出色的領導,都深諳激勵之術。
第35節:南風法則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點評:溫暖勝于嚴寒。
第36節:刺猬理論
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與員工保持適當的距離。
第37節:波特定理
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余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于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
點評: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第38節:橫山法則
最有效并持續不斷的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個人內在的自發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會學家橫山寧夫
點評:好的管理是觸發被管理者的自發管理。
第39節:威爾遜法則
如果部下得知有一位領導在場負責解決困難時,他們會因此信心倍增。
提出者:美國行政管理學家切克·威爾遜
點評:領導的指導是員工克服困難的后盾。
以身作則,下屬就會自覺追隨。
點評:身教重于言傳。
第41節:吉爾伯特定律
人們喜歡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瑟夫·吉爾伯特
點評:真心才能換來真擁護。
人們如果無法明白地了解到工作的準則和目標,他必然無法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信心,也無法全神貫注。
提出者:美國皮京頓兄弟公司總裁阿拉斯塔·皮京頓
點評:有目標才有動力。
第42節:參與定律
每個人都會支持他參與創造的事物。
提出者:美國著名企業家M·K·阿什
點評:參與是支持的前提。
第43節:古狄遜定理
一個累壞了的管理者,是一個最差勁的管理者。
提出者:英國證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遜
點評:管理是讓別人干活的藝術。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泰羅
點評:分權可調動積極性,執要則不失主導權。
第44節:拜倫法則
授權他人后就完全忘掉這回事,絕不去干涉。
提出者:美國內陸銀行總裁D·拜倫
點評:用人不疑。
第45節:牢騷效應
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約
點評:疏導是治理擁塞的根本。
第46節:犬獒效應
當年幼的藏犬長出牙齒并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里,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著的犬,這只犬稱為獒。據說十只犬才能產生一只獒。
點評:競爭是造就強者的學校。
第47節:鯰魚效應
從外界引入競爭,就能保持組織的持久活力。
點評:生機在于競爭。
第48節:赫勒法則
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國管理學家H·赫勒
點評:沒有有效的監督,就沒有工作的動力。
第49節:洛克忠告
沒有有效的監督,就不會有滿意的工作績效。明智的管理者會利用監督這把利劍,促使員工們既心有緊迫感,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規定應該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嚴格遵守。
提出者:英國教育家洛克
點評:令出必行才能保證成功。
熱爐法則
當人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的懲罰。
點評:罪與罰能相符,法與治可相期。
第50節:熱爐法則和喬治原則
處分的目的在于教育,而不在于懲罰。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小克勞德·喬治
點評:懲罰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第51節: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提出者: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犯罪學家凱琳
點評:要防微杜漸。
第52節:青蛙法則
把一只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制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么,即使水溫到了90°C--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它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
點評: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第53節:馬特萊法則
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獲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系。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氣只帶來20%的結果。
提出者:意大利經濟和社會學家帕累托
點評:在很多情況下,一小部分事情往往要比其他很多事情重要得多。
第54節:納爾遜原則
永遠別嫌小。
提出者:美國卡爾森公司首席執行官M·納爾遜
點評:小事不可小看,細節方顯魅力。
第55節:蝴蝶效應
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提出者:美國混沌學創始人愛德華·洛倫茲
點評: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第56節:沃森原則
就企業相關經營業績來說,企業的經營思想、企業精神和企業目標遠遠比技術資源、企業結構、發明創造及隨機決策重要得多。
提出者:美國IBM公司前總裁沃森
點評:企業文化是根本。
第57節:“燈塔”效應
球領先的計算、成像解決方案與服務的供應商。自1939年惠普成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這個從車庫里走出來的公司,已經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建立有分支機構,擁有近10萬名員工,被人們譽為“最受仰慕的公司”。公司也從538美元的資產發展成為現在擁有564億美元資產、874億美元年營業額的新惠普。惠普能夠基業長青,主要在于有一套被稱作“惠普之道”的企業文化。
“燈塔”效應
一個失去了共同遠景目標的企業,是沒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企業。
點評:站得高才望得遠。
第59節:溝通的位差效應
來自領導層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并正確理解,而從下到上反饋的信息則不超過10%,平行交流的效率則可達到90%以上。
提出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
點評:沒有平等就沒有真正的交流。
第60節:弗里施定理
沒有員工的滿意,就沒有顧客的滿意。
提出者:德國慕尼黑企業咨詢顧問弗里施
點評:有了員工滿意,才有客戶滿意。
第61節:藍斯登定律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你給員工快樂的工作環境,員工給你高效的工作回報。
第62節:史提爾定律
合作是一切團體繁榮的根本。
提出者:英國前自由黨領袖D·史提爾
點評:團結就是力量。
第63節:適者生存法則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只有那些最適合于周圍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其他的都被淘汰了。
提出者:“進化論之父”達爾文
點評:最適者才能生存。
第64節:羅杰斯論斷
成功的公司不會等待外界的影響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始終向前看。
提出者:美國IBM公司前總裁P·羅杰斯
點評:居安思危,你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第65節:儒佛爾定律
沒有預測活動,就沒有決策的自由。
提出者:法國未來學家H·儒佛爾
點評:有效預測是英明決策的前提。
第66節:達維多夫定律
沒有創新精神的人永遠都只能是一個執行者。
提出者:前蘇聯心理學家達維多夫
點評:只有敢為人先的人,才最有資格成為真正的先驅者。
第67節:達維多定律
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中總是占據主導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第一個淘汰自己現有的產品。
提出者:英特爾公司副總裁達維多
點評:要保持領先,就必須時刻否定并超越自己。
第68節:弗羅斯特法則
在筑墻之前應該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進來。
提出者:美國思想家W·P·弗羅斯特
點評:有準確的定位,才能贏得市場。
第69節:藍柏格定理
沒有壓力便沒有動力。
提出者:美國銀行家路易斯·B·藍柏格
點評:壓力只有在能承受它的人那里才會化為動力。
第70節:冰淇淋哲學
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
提出者:臺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
點評:逆境不錯,順境更好。
第71節:費斯法則
在拿到第二個以前,千萬別扔掉第一個。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P·S·費斯
點評:步步為營,方可百戰百勝。
第72節:吉德林法則
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
點評:只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史華茲論斷
所有的壞事情,只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
提出者:美國管理心理學家D·史華茲
點評:能從壞中看好,就會別有洞天。
第73節:波特法則
最有效的防御,是從根本上阻止戰斗發生。
提出者: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M·E·波特
點評:有獨特的定位,才會有獨特的成功。
74節:巴菲特定律
在其他人都投了資的地方去投資,你是不會發財的。
提出者:美國“股神”沃倫·愛德華·巴菲特
點評: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第75節:“標桿管理”法則
根據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或是行業領導者的標準來改進自己的產品和工藝流程,乃是一種最有效的競爭方式。
提出者:美國施樂公司
點評:對手是最好的學習榜樣。
第76節:史密斯原則
如果你不能戰勝他們,你就加入到他們之中去。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董事長約翰·史密斯
點評:競爭使人進步最快,合作讓人得到最多。
第77節:魯尼恩定律
賽跑時不一定快的贏,打架時不一定弱的輸。
提出者:奧地利經濟學家R·H·魯尼恩
點評:笑到最后的才是贏家。
第78節:馬太效應
讓多者更多,讓少者更少。
點評:贏家通吃。
第79節:格利定理
成就事業最重要的就是信譽,再加上用功。
提出者:美國“公關之王”格利
點評:誠信是立業之本。
第80節:雅格布斯定理
質量是競爭的最基本的東西。
提出者:美國凱洛格管理研究院前院長T·雅格布斯
點評:有過硬的質量,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
第81節:沃爾森法則
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
點評: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于你能知道多少。
第82節:摩斯科定理
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R·摩斯科
點評:刨根得根,問底知底。
第83節: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
“魚缸理論”
要知道魚想要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跳進魚缸,和魚一起游泳。
提出者:日本質量管理(TQM)先驅者司馬正次
點評: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
第84節:拉圖爾定律
一個好品名可能無助于劣質產品的銷售,但是一個壞品名則會使好產品滯銷。
提出者:法國諾門公司德國分公司負責人蘇珊·拉圖爾
點評:取名的藝術,亦是取得成功的藝術。
第85節:布里特定理
如果商品不善于做廣告,無異于在黑暗中向心愛的姑娘打飛眼。
提出者:英國廣告學專家S·布里特
點評:要推而廣之,先廣而告之。
第86節:伯內特定理
只有占領頭腦,才會占有市場。
提出者:美國廣告專家利奧·伯內特
點評:占領了人們的頭腦,你就掌握了市場的指揮棒。
第87節:光環效應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點評:因為喜歡,所以愛屋及烏。
第88節:自來水哲學
以品質優良的制品,用消費者能購買的價格,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地為顧客提供出來。
提出者: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點評:使顧客常受益,乃是企業獲益的最大源泉。
第89節:奧美原則
服務顧客至上,追求利潤次之。
提出者:美國奧美廣告公司
點評:搞好服務,利潤自來。
第90節:“100-1=0”和250定律
250定律
每一位顧客身后,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提出者:美國著名推銷員拉德
點評:善待一個顧客,你就點亮了一盞銷售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