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當心老寒腿,病人自我保健很關鍵 人到中老年以后,膝關節由于長年磨損,最容易老化,老化后的膝關節往往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膝關節引起的骨性關節炎,主要是關節軟骨由于某些原因而發生退行性病變,并隨之發生關節及周圍韌帶松弛失穩,關節滑膜萎縮或增生,分泌的滑液減少或增加,引起關節腫脹、疼痛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與氣候關系密切,因此到了秋季應特別當心。 首先,要注意保暖。穿厚些的衣服和襪子;洗澡時用熱水擦洗;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敷膝關節。最好不要用護膝給膝部保暖。其次,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慢跑、做各種體操等,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有些老年人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前后左右搖晃動作,這容易引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所以這種鍛煉方式并不可取。 膝關節炎的運動處方 膝關節骨關節炎(簡稱膝關節炎),這種疾病由于常伴有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并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故俗稱膝關節骨質增生。它多發生在50歲以后,女多于男,肥胖者下肢關節負荷較大,易發生此病。有流行病學調查表明,55歲以上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50%以上。膝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常在關節負重時,如上下樓時或下蹲起立時髖、膝關節酸痛脹等。發病初期,休息后關節疼痛可緩解,但隨病情的發展,即使休息時疼痛也較明顯,甚至出現跛行,影響日常活動。臨床表現第二個方面是關節僵硬,如晨起時或久坐起立時出現髖關節或膝關節僵硬。臨床表現第三個方面是功能障礙,可出現受累膝關節鄰近肌肉萎縮、關節畸形,最終導致功能障礙。 膝關節炎患者應注意加強運動鍛煉,如散步、太極拳、木蘭拳、游泳,以及輕松的舞蹈運動等,這些運動鍛煉都能提高人體的下肢功能,提高人體心肺能力,促進體內脂肪的消耗,配合飲食控制可促使體重減輕,對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但鍛煉時應注意,有些運動是不適合膝關節炎患者進行的,如不應該拼命地用雙手左、右碾磨膝關節,不應該長距離的跑步,不應該拼命、長時間地做下蹲、站起運動。這些動作會加重膝關節表面軟骨的磨損,使病情加重。有時出現膝關節的腫脹,臨床上稱關節腔積液,或稱“滑膜炎”,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由醫師用注射器將關節腔內的積液抽出。膝關節炎患者如運動中出現膝關節的疼痛,可配戴護膝或膝關節矯形器,它們可以減輕膝關節的應力負荷,對保護膝關節有作用。
“老寒腿”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俗稱,表現為下肢及關節發涼、酸脹麻木、疼痛和行動不便等,常在秋冬因受風寒而復發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