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還沒有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所以媽媽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斷寶寶到底吃飽沒有。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寶寶,沒有奶瓶的刻度幫助測量,媽媽無法知道寶寶吃了多少。其實只要細致觀察,還是會有很多方法來幫您“聽到”寶寶說——“媽媽,我吃飽了。”
1、媽媽乳房的感覺
媽媽哺乳前乳房有飽腹感,表面靜脈顯露,用手按時,乳汁很容易擠出。哺乳時,媽媽有下乳的感覺。哺乳后,媽媽會有輕松感,感覺到乳房松軟,輕微下垂。寶寶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后,媽媽至少有一側乳房已排空。
2、寶寶吃奶的聲音
寶寶在吃母乳時,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聽到咽下的聲音,表明乳汁充足,如此連續約10分鐘左右足以喂飽寶寶。如果寶寶吸奶時要花很大力氣,或是吃完后還含著乳頭不放,表明寶寶沒有吃飽。
3、寶寶的滿足感
寶寶吃飽后會有一種滿足感,一般能夠安靜入睡2-4小時,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如果吃奶時很費勁兒,吮不久便睡著了,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這說明寶寶沒吃飽。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也表明沒吃飽。
4、寶寶大小便次數
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應呈金黃色軟膏狀,每日2-4次,人工喂養的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比較干燥。如果寶寶的大便呈綠色,糞質少,并含有大量粘液,或者出現便秘,次數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都說明寶寶沒有吃飽。寶寶出生后頭兩天,應至少排尿1-2次,第3天次后,每24小時排尿達到6-8次。
5、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足月新生兒第一個月增加720-750g,第二個月增加600g左右,身高增長達到4厘米左右,如果寶寶體重每月正常少于500g,表示寶寶可能沒吃飽。
6、是否有“吸乳反射”
想要確定寶寶是否吃飽,媽媽可以試試寶寶“吸乳反射”強不強,也就是將你的手指放在小寶寶嘴巴周圍,看他有沒有要找東西吸的反應,若沒有,就表示已經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