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數十載,就像是白駒過隙,一幕幕如影片般在眼前閃過,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完的愛恨情仇,道不盡的苦難心酸,還有很多無奈和不甘心,即便是老去,還是耿耿于懷。
人到晚年,學會“靜”下來,開啟新的幸福生活。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
一直很喜歡以前北京城的四合院,寂靜幽深,在庭院中間,擺上一個大缸,種上一捧荷花,晚上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納涼,賞月,亦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若是自己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滿身戾氣也會慢慢安靜下來,不再找別人麻煩,靜看花開花落,找回屬于自己的悠閑時光。
世間所有事都有因果,也不會事事都圓滿,總有人一直放不下,愛恨兩難。
年輕氣盛的時候,總是去爭去搶,覺得這天下都應該是自己的,人到晚年,更應該收起自己的強勢,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02、讓心態靜下來,戒掉擔憂
人活在這個世上,和很多人發生了太多的糾纏,也讓自己的心中藏了太多的情。人心之所以浮躁,大多是因為有太多的事想不開,太多人放不下。
情感是這世上最珍貴的東西,也是一個人最大的羈絆。人老了,就不要讓自己再卷進太多的是是非非,也不要以為自己能解決一切問題。
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讀一些書,感悟一些人生的道理,若心中有迷霧,自然也可以點點撥開。
不要再想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多想一些開心的事,多想想自己所擁有的,以及眼下的美好事物,讓自己能輕松一些,讓以前的煩惱統統都放下。
可以聽一些輕緩的音樂,讓自己的心情在悠揚的歌聲中尋得共鳴,讓自己的靈魂不再躁動,讓自己平靜下來,才能有一個更好的心態,讓自己遠離負面情緒,也能提高自己的境界。
或者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早上聞聞花香,散散步,去感受一下陽光的溫暖;多用心在自己的一日三餐之上,讓自己的味蕾滿足;保證每天都有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一睜眼,便會覺得“活著真好”。
03、讓生活靜下來,別再折磨自己
《幽窗小記》里有這樣一副對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顆清凈、光明的心,能讓自己沒有任何牽掛,在這世界上,不會為別人難過,也不會為誘惑所迷,更不會只為追逐名利,讓自己忘記了初心。
總是以為,得到一切就會幸福,結果,到最后才發現,原來舍得一切,才能讓自己瀟灑自在,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佛說:“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世間所有的事,皆是一場空,凡是讓自己痛苦、受折磨的事,都是自己的“心魔”。
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無情的風雨還是明媚的陽光,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才能不留遺憾。
心里想做什么就不要再等待了,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所做的事,也要多為自己考慮,不要再執迷不悟,浪費大好光陰。
04、讓情緒靜下來,管理好情緒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越是煩躁不安,越是無法安心做事,這樣的狀態,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人在暴躁的狀態下,做什么都不順心,這樣會讓自己深受打擊,人也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愈加絕望。
人到晚年,若是不懂得紓解內心的苦悶,就會讓自己在低谷中沉淪,變得越來越頹廢,生活也變得苦不堪言,而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時候,并不是生活有多少苦難,有多少艱辛,而是自己作繭自縛,自己沒有管理好人生,也不要妄想人生能夠給予自己多少好的回饋。
靜下心來,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做什么,過什么樣的生活,明白了人生的方向,才能不隨波逐流。
在喧囂的塵世,自己能靜下來,才能有安逸的生活,能做好自己,不與別人發生爭執,也不因任何事取悅誰。
認真對待歲月,不讓自己的心靈蒙塵,也不讓自己被任何人傷害,更不會無緣無故地給別人添加困擾。
做一個心中有夢,安靜自得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坦然地與一切和解,去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05
晚年的幸福,從學會“靜”下來開啟的。
周國平說:“一個人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有人生的收獲,歲月的流逝誠然令人悲傷,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齡錯位。”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領略不同的風景和樂趣,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學會放下,往事隨風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靜謐時光。
什么該放下,什么不應該再計較,當一切成為定數的時候,就不要再折騰自己,讓自己的余生,像清澈的湖水那般安寧。
漸漸老去的時候,要多考慮自己的健康問題,愛值得自己付出的人,多留心觀察,自己不曾看到的美景。
不急躁,不再讓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當自己靜下心來的時候,會因為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感到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