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兩宋十八位官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膝下無子的創痛卻伴隨了他大半生。景祐二年(1035),25歲的宋仁宗依然沒有兒子,他在群臣的進諫下,將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接入宮中,由曹皇后撫養,扮演著“候補太子”角色,當時的趙宗實年僅四歲。趙允讓生了28個兒子,估計仁宗也想沾沾他的運氣。自懂事之時起,趙宗實便一直以為,未來這個皇帝的位子,自己還是有希望的,因此他處處以皇子的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在皇宮之內盡量地表現得像是一個合格的皇子。
小宗實在皇宮中戰戰兢兢生活了4年,總算適應了宮中的生活。還別說,他還真的為宋仁宗招來了福氣,這一年仁宗的長子出生了。隨著仁宗的親生兒子趙昕、趙曦先后出生,這樣,趙宗實這個“候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故而趙宗實受命出宮,又回到了生父趙允讓的身邊。
沒想到的是,趙昕、趙曦等三子竟然都沒能長大成人而相繼夭折。此時,許多大臣都上書建議仁宗立儲,于是趙宗實又成為皇儲的熱門人選。但仁宗卻并不情愿,他當然希望有自己的親生兒子繼位才圓滿。嘉祐三年(1058)后宮中有人懷孕,仁宗眼巴巴地盼望想生個兒子,誰知分娩后又是個女兒。仁宗頂不住大臣的壓力,終于在嘉祐七年(1062)八月,正式宣布立趙宗實為皇子,并賜名趙曙。
趙曙聽到詔命后稱病,想推辭不當這個皇子,還請人撰寫奏疏,奏疏上了十多遍,但是宋仁宗還是沒有同意,還下詔讓同判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人前往勸告趙曙服從皇命,于是眾臣到趙曙臥室扶起他送入皇宮。趙曙這才勉強答應做皇太子,還吩咐自己的人說:“謹慎地守好我的房子,等皇上有了后嗣,我就會回來住。”進宮后,他謹言慎行,對仁宗和曹皇后恭敬而孝順,舉止合規中矩,從未有出格的表現。
嘉祐八年三月,仁宗突然暴病而逝,遺詔皇子繼位。就這樣,當了二十七年備胎的趙宗實得到了轉正的機會。這一年的四月初一,在曹皇后和朝中重臣的扶持下,趙宗實接受百官的朝見,正式登上了皇位,史稱宋英宗。不過即位后僅僅四天,趙宗實就開始“不豫”,也就是突然發病了。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趙曙即位后的病情應該是相當嚴重的,已經無法正常的和人交流,當然也就無法處理政事了。皇帝不能處理政事,國家權力機構就無法正常運轉。大臣們非常著急,無奈之中宰相韓琦想出了個變通的方法,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奏請太后垂簾聽政。
宋英宗從四歲開始,一直被當作皇儲的備胎,繼位的過程一波三折,在此過程中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繼位之初便表現出精神失控的種種癥狀,病情嚴重到無法主持朝政。在太后曹丹姝垂簾聽政后,宋英宗的病情有所好轉。宋英宗在治平元年(1064)病愈之后,才開始了他的親政,可又陷入了“濮議之爭”。趙曙在位僅僅五年,《宋史》中稱其有“明哲之資”,不管有沒有溢美之嫌,被逼無奈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