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懷,人間大愛!我們生活于平和這片土地,必然要愛護這里的一切眾生,珍惜這里的一草一木,讓這片土地更加純凈,讓我們心靈更加圣潔!【平和鄉情】值得關注!感恩廣大讀者的鼓勵與支持!
被遺忘的"平和單叢"茶
黃 武 疆
(2015年)
筆者從事文旅規劃設計工作,經常走進深山大澤,對于家鄉平和這片土地當然是最熟悉不過了,登過幾座海拔千米的大山:雙尖山、大芹山、石起山(十八齒山)、觀音崠。由于從小長在茶鄉,對茶葉有所探究,遇上產茶季節,也會親手制作一些好茶,對所做的茶葉品種、香氣、外形都會進行鑒定。筆者以茶為媒,研究鄉村農業發展道路,常在各地引導茶農種植生態茶葉,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品質,推動鄉村建設。
以下推文是筆者多年來對平和本土茶葉品種---單叢的簡單論述,再次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探討!
被遺忘的“平和單叢”茶
大坪雙尖山附近曾有大片的單叢茶樹
平和的“奇蘭茶”揚名海內外,但很多人(甚至是本地人)不知道平和也是“單叢茶”的原產地。
平和是福建最南端縣份之一,地處閩粵交界,位于北緯23°至24°之間,緊鄰北回歸線。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征,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非常適合茶樹生長,自古就是著名的產茶區。
懸崖峭壁的靈通山中,尚有野生單叢。嶺峻路險,無人問津
潮州烏崠山(網絡圖片)
筆者繪制的單叢茶產區圖
(潮州鳳凰山與平和大芹山、雙尖山同屬一條山脈)
平和境內群峰聳立,丘陵起伏,河谷、山坑坐落其間,大芹山雄峙于閩粵漳潮邊區,海拔1544米,為閩粵邊界第一高峰。與大芹山相連有奇蘭茶發源地---大崠山,以及靈通山,烏山,觀音崠、雙尖山等。早在唐、宋時期,就有平和先民在這一帶山中開荒種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平和縣全民掀起開山種柚的熱潮,霞寨鎮村民曾在雙尖山發現大面積被遺棄的茶園,有數百年之久,茶樹四、五米高度,屬于“單叢”茶系,可惜當年為種植蜜柚,致使山中大片數百年的古茶園被砍伐燒光,取而代之是漫山遍野的蜜柚樹。
今天,在大芹山、大崠山、雙尖山、石起山、烏山偏僻陡峭的山中仍有原生單叢茶樹、喬木苦茶被發現,村民們多采摘炒制成“清明茶”,存放多年后成為清熱解毒的“藥茶”。
平和單叢茶園
長苔蘚的百年茶樹
平和境內原有許多這樣的茶叢被挖除,種上蜜柚
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比較、核對,筆者認為,平和也是單叢茶的原產地。平和大崠山、大芹山與鳳凰山一脈相連,境內的官峰溪、蘆溪、九峰溪是韓江支流源頭,季節、氣候、溫濕度、水資源質量,海拔高度、土壤條件極為相似,平和單叢茶樹品種與潮州鳳凰山茶樹品種是同根同源,采制工藝也與潮州鳳凰山一致。目前,平和縣九峰鎮仍有部分廠家生產單叢茶。筆者曾建議平和縣農業部門、茶協、茶企重視平和原生單叢茶“祖樹”保護和利用,適時打造“平和單叢”品牌。
發掘、研究原生茶品種,有利于推動平和縣茶葉改良、培育,促進平和縣茶產業多品多樣、良性循環發展。
拙詩一首,寄望平和單叢茶復興
單叢茶品數鳳凰,
豈知和邑曾飄香?
期盼農作合天道,
再植嘉木興我鄉!
采摘古樹鮮葉,制作一泡好茶
平和單叢茶成品
【單叢茶介紹】
單叢茶是一種傳統名茶,產自廣東,具有形美、色翠、味甘、香郁的特點。介于全發酵的紅茶與不發酵的綠茶之間的半發酵烏龍茶,它體現了烏龍茶制作過程最精細的制茶工藝。單叢茶成品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濃厚滋味,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體的濃香型茶葉。由于獨特的制作工藝,形成了它特殊的品質----條索緊結,呈烏褐色或灰黃褐色,油潤,具有自然的花香、山韻蜜味;湯色橙黃(初制茶)或金黃(精制茶),透徹明亮;滋味醇爽、持久、回甘力強;極耐泡等特點。
【單叢茶品種】
單叢茶現有80多個品系,有以葉態命名的,如山茄葉、柚葉、竹葉、鋸朵仔等;有以香氣命名的,如蜜蘭香、黃梔香、芝蘭香、桂花香、玉蘭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夜來香、姜花香十大香型;此外,還有以產地、茶主及歷史故事、傳說命名的。
黃武疆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中華研茶師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 農莊設計運營
鄉村發展策略 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 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 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 委托
聯繫:626456114@qq.com
推 薦 閱 讀
不到平和縣,福建土樓都白看!
將平和縣鄉鎮地名嵌入對聯,可以很美!
平聞名于世的“克拉克茶(clark-Tea)”,竟然來自平和?
恭祝鄉親們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