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第二篇 周易預測史
本篇提要:以卦爻為基礎、以干支為主導的復合型信號系統與三級解讀工具(卦爻辭、八卦物象、六親)的形成和有機統一,使周易預測由經驗型預測走向科學型預測。
第七章 納甲法――信號擴展(干支五行)與高級解讀(六親)
第一節 信息邏輯化—西漢象數理論
廣義來講,象數理論包括了易經取象比類等基本方法。這里講的象數理論,主要指西漢孟喜、京房等創立的象數理論,即前面第三章第三節引述徐道一《周易科學觀》一書所指出的:“漢代孟喜和京房的卦氣說、京房的納甲說、虞翻的卦爻變換和消息說、揚雄的《太玄經》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六十四卦與日地月運行關系和節氣相聯系,把象數與自然過程相聯系。”從自然意義上升級象數理論,在周易預測史上是一個里程碑,是周易預測由經驗型預測轉向科學型預測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拐點,使周易預測形成了科學的預測理論體系,
林氏“卷一”指出,孟京象數思想雖未超出《易傳》象數的樊籬,但徹底改變了戰國至漢初以義理為主的儒家易學傳統,開創了易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在神秘的外殼下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的內容,不僅增強了易學的理性成份,也從根本上沖淡了易學的神學色彩。
孟京象數理論的核心是卦氣說,主要包括四正卦、十二消息卦和建候說等內容。《中華第一經》認為,從哲學史上看,卦氣說的主要貢獻有二:一是建立了以陰陽五行為世界圖式的哲學體系,二是以陰陽二氣來解釋周易的原理,借助于當時的天文歷法知識和理論,闡明經傳中關于事物變化的學說,不僅是對先秦易學的一大發展,而且對以后的哲學、思想、文化、天文歷法都有很大影響,客觀上為周易預測提供了理論根據。當然,《中華第一經》只是從哲學史的角度來考察,沒有從預測科學史的角度來考察,而且不愿承認自然科學與周易預測在象數理論中的有機統一,執意把二者的內在聯系定性為思想的糟粕,這顯然是用簡單的意識形態公式取代了嚴肅的學術探討。
卦氣說實現了64卦與陰陽五行學說、中醫學說及天文歷法知識的統一。這里的五行說不是早期的物質五行說,而是由物質五行說衍伸而來的功能五行說和信息五行說。也就是說,這里的五行不是指五種物質,而是指五種物質的功能特性和宇宙的五種信息,從而使五行說成為一種具有自然科學意義的邏輯系統和理論學說。周易與天文歷法原本就有內在的、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直到《易傳》也還是感性的、直觀的、粗糙的,孟京則在自然科學意義上實現了周易與天文歷法的統一,使周易預測的機理、程式和方法與天文歷法建立了內在的聯系。
從周易預測史角度講,京房的象數理論和納甲法起碼創造了三個“第一”:第一次將64卦分為八宮,重構和優化了64卦邏輯系統,實現了周易預測方法的邏輯化;第一次實現了64卦與干支五行的結合與統一,豐富了64卦邏輯體系的內涵,創立了周易預測高級信號工具,升華了信號系統;第一次用干支五行對預測中的相關信息進行邏輯化解讀,使周易預測對信息的攝取和檢測擺脫隨意性的推測或想象,實現了邏輯推理,實現了信息的具象化和精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