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杯水車薪。
作者 | 凱恩
近日,萬達電影完成了一筆近30億元的定增融資,這也破歷史記錄成為了A股影視行業最高量級的一筆定增。
此次萬達電影非公開發行股份1.96億股,發行價格14.94元/股,募集資金總額達29.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發行對象共8家,其中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近16億元,投后一躍成為萬達電影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4.71%。
資本青睞代表著市場對萬達電影的信心,然而翻翻公司的第三季度財務報表,20.15億的凈利潤虧損赫然其上。在2019年已經虧損47.29億的前提下,若年底之前萬達不能將凈利潤轉負為正,甚至在來年的深市股票列表中,萬達電影就要變成ST萬達電影了(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規定,上市公司最近兩年連續虧損,則要在股票名稱前冠以“ST”字樣)。
院線業務方面,萬達電影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和賣品收入。
從萬達電影2019年的年報來看,觀影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59.10%,是收入的大頭。然而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觀影收入毛利率僅為6.61%,同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72%。這可能與各家影院之間的競爭加劇有關。
作為公司收入大頭的業務卻不能在利潤表上添一抹亮色,萬達電影只能以此維持院線正常運轉,不能謀求更多增長。
再看廣告收入和賣品收入,2019年這兩部分收入皆占總營收的約12%,且毛利率皆能達到60%左右。
近三年間,賣品收入(主要為商品、餐飲銷售收入)的總額和營收占比均保持穩定,然而廣告收入卻處于下滑趨勢,從2017年的24億收入和18.14%占比,跌至2019年的19.5億收入和12.64%占比。
7月20日以來,隨著國內疫情情況穩定,全國影院陸續開放,電影市場逐漸回暖。此前的國慶檔作為年內僅剩的一個黃金檔期,電影市場迎來一波小爆發。
據統計,今年國慶+中秋的8天超長假期中,電影票房共計39.52億,有近1億人次走進電影院觀影,相較暑期市場熱度有了較快提升。
然而對比去年同期,電影市場的規模幾近腰斬。相比2019年十一長假7天的近50億票房,今年8天的不到40億也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根據藝恩數據、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資料,以周為單位進行對比,2020年十一長假及此后幾周的電影票房大盤均為2019年的一半左右。在2021年的賀歲檔期到來之前,這一情況或將持續。
院線端短期內無法尋求突破,我們再來看一看萬達電影在影視制作方面的業務。這部分業務來源于2019年合并入萬達電影的萬達影視。
2019年,并表進入萬達電影的影視制作業務總營收占比不到12%,包含電影制作發行、電視劇制作發行、游戲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但在獲取來自這部分收入的同時,萬達電影還需付出一個巨大代價。
合并進入萬達電影時,萬達影視附有一個業績承諾和補償條款。根據業績承諾,2018年到2021年間,萬達影視的凈利潤分別不得低于7.63億元、8.88億元、10.69億元和12.74億元,否則將做出業績補償。
2019年影視業務的業績未能達標,而在遭遇疫情沖擊的情況下,今年的10.69億目標更是遙遙無期。萬達電影恐怕面臨著一筆巨額補償。
再來看其影視發行業務本身。
10月電影市場迎來小爆發以來,幾部大片獲得了較好口碑。國慶檔期開始發力的《我和我的家鄉》領銜票房,10月整月票房達到26.8億;《姜子牙》排名第二,10月票房為15.8億;此后還有《奪冠》的5.4億。
搜索幾部電影的主投公司,《姜子牙》背后的光線傳媒、《奪冠》背后的阿里影業應該都獲益不少。而萬達電影似乎缺席了整個國慶黃金檔期。
直到10月23日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映,我們才看到了萬達的身影。截至11月10日,《金剛川》票房成績突破9億,超過《奪冠》暫時位列國內年度票房第四位。
然而這部電影,萬達電影僅是其背后多達41家聯合出品方的其中之一,最終收益將主要流向主出品方中國電影,萬達能分到的或許不過是千萬元水平。
至此,萬達電影的2020年或可以提前宣告結束了。目前最大的期待,只能是2021年賀歲檔中唯一一部由萬達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
今年中期財報中,萬達電影首次公布了電影制作發行和電視劇制作發行業務的毛利率。其中,電影制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的毛利率為18.65%,而電視劇制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的毛利率僅1.75%。
然而這29億營收,到今年年底恐怕也就剩下一個零頭。萬達電影2020年中期財報顯示,海外業務上半年貢獻營收約6.6億。隨著下半年海外疫情普遍呈失控態勢,多國政策已經限制了影院業務,下半年營收恐難上臺面。
海外版圖曾經是萬達電影引以為傲的競爭力。
2012年,萬達集團花費高達26億美元收購美國AMC娛樂100%股權。這筆交易也讓萬達成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營運商。
此后,萬達在海外開啟了“買買買”模式:2015年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2016年以25億美元并購美國傳奇影業,同年AMC將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和美國卡麥克院線收入囊中,2017年初AMC又以9.3億美元收購北歐最大院線Nordic。
至此,萬達在當時已成為了全球最大兩個電影市場——中國和美國的院線第一,并在歐洲、澳洲等成熟市場均有大范圍布局。2017年,王健林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萬達目前在全球擁有約1500家影城、超過15000塊屏幕,占全球約12%的市場份額。
誠然,王健林為萬達電影繪制了宏偉版圖。然而他不會料到,竟然會有一次全球范圍的巨大公共衛生事件,使其版圖全境在同一段時間內遭受沉重打擊。
11月9日,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例。在這個萬達電影院線布局最深最廣的國家,生存已經成為主要話題,線下娛樂急速縮水。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院線的平均上座率同比下降85%,各大影院陷入經營困境。年初,AMC宣布關閉1000家影院,同時解雇部分員工,啟動高管減薪計劃。
然而這些舉措未能挽救AMC。根據季報,其第二季度單季度虧損5.6億美元,第三季度單季度虧損進一步升高至超9億美元。同時陷入現金流斷裂的漩渦,AMC第二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4.16億美元,第三季度困境加劇,經營性現金流為-7.72億美元。
根據AMC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文件,該公司資金流僅足以支撐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環境下,AMC或將破產。
30億融資真能救萬達電影嗎?
也就是說,30億融資的近三分之一暫時并無獲取利潤的能力。剩下的20億元,卻也不能幫萬達電影在短期內獲益。
根據2020年增發預案,新建一家影院的投入成本約為2000萬元,投資回收期長達7年左右。萬達電影無法指望這筆大額融資在短期內幫助公司在利潤方面翻身。
如萬達電影在公告書中所言,“公司可利用全面覆蓋電影全產業鏈的優勢,充分發揮既有龐大院線終端、會員體系的顯著優勢和娛樂生態圈內的協同效應”。
誠然,在資源傾向頭部大公司的電影產業,擁有巨大影院帝國的萬達電影相比小玩家擁有寡頭優勢,但如今背上國內外業務沉重包袱的它已不確定是否能在上山路上繼續前行。
觀察萬達電影近年的凈利潤情況,凈利潤額在一路增長之后來到2018年的巔峰,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21.03億元。而這一增勢卻在2019年發生了跳水式的斷裂,2019年凈利潤額為-47.29億元。這一年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搜索2019年財報可知,公司在這一年提減商譽超過55億元,致使凈利潤成為負值。如果刨除提減商譽的影響,萬達電影在未受疫情沖擊的2019年,僅實現了凈利潤約8億元,和此前的2018年形成鮮明反差。
利潤的急速下跌或許證明了萬達電影本身存在經營問題。我們可以猜測,為了向投資者掩蓋問題,公司在2019年集中提減商譽,一方面掩飾其當年的實際利潤,一方面將虧損盡可能呈現在2019年的報表上,爭取2020年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然而不管這一猜想是否成立,2020年萬達電影的年報只會更加難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司賬面上仍留有超過80億商譽,占公司總市值408億元的約20%。在今年業績受重創的情況下,公司還有可能進一步提減商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打擊。
近30億元融資固然不是個小數目,但就如澆灌在久旱之地的一瓶礦泉水,萬達電影指望單憑它能澆深澆透,似乎并不現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