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戲》電影海報
《一出好戲》電影海報
李夢
趁春節假期,重溫了黃渤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劇情有些拖沓,女主角的演技也不夠出彩,但制作誠意不乏,從立意到配樂、鏡頭運用等等都相當用心,荒誕笑鬧的表象下,是關乎善惡的、引人深思的內里。
《一出好戲》講的是“荒島求生”的故事:某公司一眾員工參與“團建”,乘車前往某景區,不想遇到天災,被拋擲到一個荒無人跡的孤島。在沒人知道外面世界是否存在、明天太陽會否如常升起時,這三十多人在走投無路的情形下求生自救,由此亦牽引出欺騙、背叛、嫉妒和欺凌等種種關乎人性暗面的思考與追問。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個層面上講,《一出好戲》其實是一出披著諧謔喜劇外衣的悲傷故事。在原本社會語境中的權力、層級和財富邏輯統統推倒重來的時候,在弱肉強食的、原始的叢林法則操控下,文明社會精心建構的一切道德倫理都可以被拋諸腦后。當王寶強飾演的司機虐打雇主張總的時候,當張藝興飾演的懦弱小跟班因為忽然蒙承權力恩賜而做出種種逾越法律的舉動時,這故事承載的題旨再清楚不過地顯露出來。用聶魯達的一句詩“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來解釋,或也恰切。
有人將《一出好戲》當成黃渤致敬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的作品,不單因為這部電影與庫布里克的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相仿,都講述了孤絕個體面對未知將來時的無助與驚恐,還因為黃渤在他的導演處女作中,借用了《2001太空漫游》的背景音樂——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男主角在荒島一條廢棄的大船上面對各懷心事的眾人聲嘶力竭地演講,勸告大家應齊心合力走出絕境的時候,這首交響詩作品的開篇出場,昂揚恢弘,一則配合劇情鋪展,二來也將整部影片的氣氛推入背水一戰的高潮。
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這首時長約半小時的交響詩創作于1896年,受同鄉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啟發寫成,借哲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解釋個體面對愛情、戰爭、宗教、科學以及命運時的所為所思。全曲一共分為九段,后面八段的名稱與尼采原著中的各章節標題一一對應,唯開篇旋律的標題“日出”為作曲家本人所擬,象征“日出時人類能夠感知的上帝能量”。
這段名為“日出”的旋律,起初由小號奏出主題句,然后各聲部層層疊加,在一分半鐘的篇幅內醞釀鋪排,營造出一重紅日噴薄而出的盛景。《一出好戲》中,這段音樂配合黃渤昂揚激情的講演,將眾人從幾近絕望的泥潭中拉扯出來,也使得影片走離前半段爾虞我詐的暗黑氛圍,為之后的明亮結尾埋下伏筆。片中黃渤飾演的小人物用手搖發電機點亮荒島第一盞電燈并在燈下伴著樂音慷慨陳詞,這一“再建”與“重生”的情境足夠讓人印象深刻,既象征希望不滅,也暗指人類在經過混亂紛紜的考驗之后,終能依靠自身的智慧擺脫窘境,重回文明理性之中。
由此說來,《一出好戲》固然未能走出“邪不壓正”以及“光明終將驅散黑暗”的套路式敘事,卻在當下華語電影的土壤中埋下一顆種子。因這種子帶來的想望與企盼,與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的找尋與求索,與理查·施特勞斯在交響詩中鋪排的光暗對照,甚至與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及的美丑與善惡之問,均彼此對照,相應相合。
(責任編輯: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