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狗的
摘抄
1、如果月亮代表我們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無法用語言具體描述清楚的東西,那么我們所有用語言去描述它的嘗試,就是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2、因為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3、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結婚、工作。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及經驗一直都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作為目睹一切的觀察者。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4、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及身體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出真我的特質。
5、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甚至是我們的本質,所以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
6、孩子的哭鬧是屬于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完全無損他們的本質??尥?、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悅境界。是大人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反而去打壓他們,才造成問題的呀!
7、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勾起父母自己內在壓抑隱藏了多年的痛,所以父母會不顧一切地用勸慰、轉移甚至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停止表達負面情緒,但是,這樣一來,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轍——讓孩子也和他們童年時一樣,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造成創傷。
8、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9、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如果你信的話)=人生模式
10、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11、我們為自己的意識帶入了更多的覺知。就像我們的眼睛,雖然可以有很廣的視野,但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狹窄的范圍。
12、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3、情緒就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讓他們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如果你用轉移的方式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可能會用替代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呢!如果你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呀!
14、壓抑多年的情緒,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帶著愛的覺知之光,才能消融它們。
15、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永遠是在當下的。
16、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性,我們于是產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17、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以及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18、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首先,你的自我覺察就會帶來覺知之光。其次,喜悅就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
19、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了它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
20、你會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漸看到讓你喜悅的東西,它們是無所不在的。一朵迎風招展的小花,一個嬰兒的微笑,一片陽光下閃亮的樹葉,一句朋友隨口的贊美,這些都是無聲的問候、喜悅的祝福。
21、越向外抓取,我們就離我們的重心,也就是“真我”越來越遠。
22、覺知是破除身份認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認同是很難的,“看見”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認同某樣東西,也許你沒辦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徹底理解你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你,也不是屬于你的,你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境追逐的噩夢中醒來。
23、心想事成的第一個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東西必須是命中注定該是你的,或是與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類社會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簽約四會和真我的層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學好自己該學的功課,破解你的命運,否則心想事成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24、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25、觀想你已經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最佳時刻是在早晨將醒未醒之際、晚上將睡未睡之時,因為那個時候你與你的潛意識最接近。
26、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
27、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場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28、有些親密關系是業力關系,對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讓你學習課題。有些伴侶是療愈關系,對方可以讓你在一個比較理性、溫和,具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療愈你內在的一些創傷。這兩種都可以說是靈魂伴侶??!
29、每個人都知道“快樂”比“對錯”重要,可是在取舍的時候,還是選擇自己覺得最對的想法去思考、做事、應對。
30、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
31、想要走出自己的觀念,首先要看到自己有觀念,而且你的觀念是阻擋你進入自己內在和平、喜悅的唯一障礙——這個負責任的態度一定要有。
32、我們人類以為快樂、滿足是通過不斷地累積“有”而獲得的,沒有人去體會或是重視“無”,每個人的做事、應對方式,想法、說話內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取舍打轉兒,我們每一個人都被自己的損益觀操控,進入了一個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
33、無論生活丟給你什么,如何回應和處理,才是你自己要努力和學習的。
34、我們要先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知道這個“恐懼失去”的感受不是在此刻突然升起的,而是多年累積的舊傷,情緒只是以負面能量的形態積存在身體里,被這一件事勾起而已。先去安慰自己內在那個受驚的孩子,再去處理外在激發你這種情緒的人和事,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酷”的人,這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一種表現。
35、每個激起我負面感受的東西,都是來幫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
推薦語
by 黑狗
“潛意識”是心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潛意識所控制,它是冰山之下的龐然大物,是被我們不斷覆蓋和忽視的那個真我。
本書中,作者借助一個虛擬的人物串起了36個心靈療愈故事,我們總能在這些故事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覺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長的開始,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忙于工作生活、疲于人情世故,把更多外在的東西附加到了自我的身份認同之上?!拔沂钦l?”——身份、金錢、地位……這些都可以定義“我”,卻又都無法完全準確地描述“我”。
“我”應當是那個暢游在媽媽子宮里的胚胎,“愛、喜悅、和平”是它最初的模樣和追求,伴隨著出生、長大的過程,不斷有外加的人、事、物、觀念、態度、知識堆積在這個最初的自我之上。我們不斷向外抓取,也就離這個最核心的“真我”越來越遠。
我們所追求的“快樂”很多時候取決于外在的東西——成就、名利、美貌、愛情……,一旦那個令我們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我們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那么令你感到喜悅的是什么?不僅是因為“有”而喜悅,也要去臣服于那些“無”帶來的禮物。去接納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帶著愛的覺知之光消融小我的負面情緒,探尋一種和平的人生模式,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