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帶大家聊飛碟唱片的往事。昨天提到了由臺灣飛碟唱片一手打造的香港天王郭富城,今天就聊聊另一位由香港去臺灣發展的歌手王杰。在昨天的推文中我提到了王杰為郭富城寫過的歌,那段時間郭富城剛出道,而王杰已經是紅遍港臺乃至內陸的當紅藝人了,飛碟唱片的一哥也非王杰莫屬。
嚴格來說王杰應該屬于我父輩那個時代聽的歌手,但是我一個90后也很喜歡王杰的歌,還去看過他的演唱會。不過和大多前輩樂迷不同,我對王杰的了解更多是他在香港發行的粵語專輯,當然這些也要拜當今網絡發達所賜。王杰的第一張粵語專輯是1989年發行的《故事的角色》,專輯里集結了王杰前三張國語專輯(李壽全時期)的精華曲目,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
傳說中買不起的巨圖版……
王杰選擇在1989年殺回香港是一個很明智的舉措,當時恰逢香港樂壇更新換代,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張國榮暫時告別歌壇,無數機會留給了當時有實力的“60后”男歌手。王杰的《故事的角色》當年在香港的銷量超過了5白金,這也是香港第一個首次發片就破5白金的歌手。當時香港樂壇的改編歌之風盛行,王杰以一張精挑細選的“全原唱”粵語專輯在香港大獲好評也是實至名歸。主打曲《故事的角色》該自國語同名版,王文清的作品。粵語版的填詞人是鄭國江,主要出現在80年代早期活躍的粵語歌手唱片中,這次給王杰填詞也像是交給他了一支樂壇的接力棒。
王杰在臺灣紅到發紫的三張專輯標題曲也被改編成了粵語版,不過知名度遠遠不如國語版。這顯然是和唱片公司的宣傳手法有關,這也是華納的高明之處,在粵語地區反而避開了對臺灣賣座的曲目大肆宣傳,而是主推像《故事的角色》、《可能》這些國語原版未能蓋過標題曲的“第二主打”、“第三主打”當做重頭戲。《幾分傷心幾分癡》被著名港劇《義不容情》用作片尾曲,某種程度上也推廣了這首歌。《可能》的編曲把國語原曲《安妮》薩克斯換成了電吉他,失真的電吉他音色更突顯了王杰放蕩不羈的一面。
《故事的角色》專輯里面還有一件令我吃驚的事兒,就是香港索尼的唱作才子郭小霖竟然擔任了制作人之一,也許正是這位港樂的制作人加入才讓這張原本臺灣制造的專輯聽起來不那么違和。就主打歌安排來看,《故事的角色》也更符合香港人的口味。專輯的另一位制作人是王杰的伯樂李壽全。郭小霖在89~92這段時間是自己的唱片空窗期,所以有大量時間做幕后工作。除了擔任王杰第一張粵語專輯的制作人之外郭小霖還為小虎隊重新編曲了一張remix精選。
近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