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因為忌憚HIV病毒的傳播能力,而對艾滋病患者“敬而遠之”,甚至不少人會把艾滋病患者當成“瘟神”一般的存在。
艾滋病真的有這么強的傳播力嗎?
了解了它的傳播概率后,也許你就不會那么害怕它了。
一般來說,男同性戀通過性行為被感染HIV的風險要高于男女間通過性行為被感染的風險。
1、 男同性戀肛交的傳播概率
總的來說,在雙方中,被插入方的被感染幾率要高于插入方的被感染幾率。
有研究報道,男性之間進行一次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如果被插入方是HIV陽性患者,那么插入方被感染的幾率大概為0.03%-1%;相反,如果插入方是HIV陽性患者,那么被插入方的被感染幾率大概為0.06%-2%。
所以,在不戴安全套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的雙方中如果有一個HIV陽性者,那么另一方被感染的幾率在0.03%-2%之間。
而有國內的研究發現,在我國的男同性戀之間,一次高危性行為的被感染幾率大約為0.34%。
2、 異性陰道性交的傳播概率
同樣,異性之間經陰道的性行為,女性被感染的幾率會高于男性被感染風險。
一次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中,HIV陽性的男性傳染給女性的概率大概為0.2%,而HIV女性傳染給男性的概率為0.1%。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上面提到的傳播概率都是以“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為前提的。
事實上,只要有效使用了安全套,即使是和HIV陽性患者進行了性行為,只要對方的體液沒有進入自己的身體,被感染的概率就是非常低的。
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請使用安全套!
雖然一次高危的性行為會造成艾滋病的傳播概率好像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但這絕不是大家可以放縱自己的理由。
潔身自好比什么都重要,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沖動而犯下讓人后悔終身的錯誤!
1、 吸毒人員共用經靜脈注射的注射器
有研究表明,和一個HIV陽性患者使用同一個注射器,單次被感染的平均概率為1%-5%。而根據吸毒人員共同注射器使用頻率等普遍情況進行估計,和一個HIV陽性患者共同使用注射器,被感染的概率大概為30%。
2、 輸入帶有HIV病毒的血液
直接輸入被HIV感染的血液是一種極高危的行為,被感染率可以達到90%。所以,如果要進行輸血、獻血、器官移植等醫療操作,請一定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不要因為一時的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而付出永久的無法挽回的代價!
3、 被“艾滋病針頭”扎手
許多人都聽說過所謂的“艾滋病人報復社會”的新聞,他們將自己使用過的針頭留在公眾場所,讓其他人不小心被扎到而被感染。所以很多人都擔心,如果被這種“艾滋病針頭”扎到了,是不是就意味著自己一定會被感染了。其實,艾滋病病毒只能在活的細胞中生存,它離開體內環境后是十分脆弱的。在體外的血液中,HIV病毒只能生存數小時,而帶有HIV病毒的干燥血液基本沒有傳染能力。所以,如果是在公眾場所被針頭扎到了,就算針頭上帶有被HIV病毒污染的血液,被扎者被感染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
相比于發生率極小的“在公眾場所被針頭扎”,醫務人員的HIV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就高得多了。醫務人員大多是在為HIV患者做手術或者打針時被銳器割傷或針刺傷。
有調查顯示,2010年-2015年間,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事件共發生116例,但在經過及時的處理以及藥物阻斷后,后續的隨訪結果顯示均為HIV抗體陰性。
其實,一支剛剛接觸過HIV病人的帶血注射器馬上扎進正常人的體內,他被感染的風險也不足0.3%。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目前沒有出現過醫務人員因職業暴露風險而被感染HIV的事件發生。
4、 通過蚊子吸血傳播HIV
蚊子傳播HIV的幾率為0%。從艾滋病開始流行到現在,也沒有發生過因為被蚊子叮咬而被感染HIV的例子,即使是在蚊子特別多的某些艾滋病高發的非洲地區,也沒有發生過。
蚊子體內以及它的“針”上能攜帶的病毒數量非常低,并不能引起HIV的傳播。
并且,傳播的另外一個基礎是病毒可以在宿主體內進行復制和繁殖,而蚊子體內沒有HIV的相關受體,所以HIV病毒不能在蚊子體內進行復制和繁殖,所以也就不會傳播HIV病毒。
如果不采取任何阻斷措施,在發展中國家中,一個HIV陽性的孕婦將HIV病毒傳染給她的胎兒的概率為13%-42%,而在發達國家中為14%-25%。
這種差距是由產后的新生兒喂養方式導致的,因為母乳喂養也是一條重要的感染途徑,如果能在產后進行奶粉喂養,可以大大減低新生兒被感染的幾率。
在母嬰傳播感染中,約75%的新生兒感染發生在孕婦的妊娠或分娩過程中,而剩下的25%則是在哺乳期被感染。
如果實施規范的母嬰傳播阻斷,可以將感染概率降到2%以下,甚至有醫院在進行106例HIV陽性孕婦母嬰傳播阻斷后,全部新生兒都沒有被感染。
母嬰傳播阻斷包括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產科干預和人工喂養三個方面。
四、 其他方式“傳播”HIV的概率。
只有在HIV陽性患者的血液、精液、直腸液、陰道分泌液和母乳進入到被感染者的體內的情況下,才有被感染的風險。一些普通接觸并不會引起HIV病毒的傳播。
所以,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飯、共用餐具、水杯等不涉及以上體液的接觸,都是十分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