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色蘭香推薦的第455部作品
《自愈的本能》
作者:大衛·塞爾旺-施萊伯
譯者:曾琦
長度:13萬字
適合:高中以上
當代人面臨的最普遍的心理問題就是壓力導致的抑郁、焦慮等,這個問題不僅在成年人中存在,在青少年中也普遍存在。有的人可能會通過一定時間的自我調整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而有些人卻會發展成疾病,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在這個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中,怎么保持心理健康,怎么在面對生活的重大打擊或持續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壓力下保持心理健康,或者在患上抑郁癥后不僅靠藥物,還靠一些自身的努力來完成“自愈”,本書講的就是些內容。
從生理上講,人是有自愈的能力的,但是,人們必須得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人的大腦不僅靠“意識”來指導我們的行動,還靠“潛意識”來做出基本的反應。在本書中,“意識”被稱為“認知腦”,“潛意識”被稱為“情感腦”。認知腦是理性的,它能在嚴密的邏輯分析之后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的,而“情感腦”并不是這樣的,它在用“非意識”決定著我們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這件事是不對的,還是要去做,比如:過量地打電子游戲、無原則地溺愛孩子等,這都是我們的情感腦在做怪,它是愿意讓我們這樣做的。
在情感腦和認知腦的價值取向一致的時候,人們的心理就是健康的,比如,一個人想去愛另一個人,他就愛了,他就會身心愉快,各方面的機能也沒有問題;如果兩者相反了,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位強勢的老母親,對她五十多歲的女兒的生活總是橫加干涉,女兒又不敢公然地反抗老母親,久而久之,女兒就得了抑郁癥。
那么,我們是不是對情感腦的本能反應沒有控制力呢?怎么樣才能達到兩個腦之間的諧調一致呢?這些問題在本書中都有很詳細的解讀。并且,本書還列出了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比如:與冥想類似的放松,還有中醫里的經絡理論,運動,飲食調節,等等。其中很多方法都是可以自己實踐的,不用特別專業的醫生來實施,這也就能幫助我們緩解日常的壓力,避免壓力引發嚴重后果。
關注“青色蘭香家長鑒書”與孩子共同見證文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