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安門文學,用文字溫暖人生!
詩評顧問:蔣江華
詩評指導:帶刺的玫瑰
詩評組長:九歌
詩評作品:精華選評(12首)
詩評人員:帶刺的玫瑰,雨荷
九歌,婉清,姜聯軍,天外天
林克強,yuny
遠方是故鄉
文/李秀珍(四川都江堰)
故鄉是生命里的胎記
它早已深深地長在身體里
兒時,故鄉是陪伴
是成長的搖籃
長大后,故鄉是一幅畫
是月亮爬上樹梢的思念
現在的故鄉
成為美麗的畫面
一次次出現在旅游的版圖上
【林克強淺析】
故鄉,是一個人出生長大的地方,是扎根的一方水土,是一輩子的關注和眷戀。俗話說,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誰不說俺家鄉好”,可見人與故鄉的感情。讀詩人李秀珍的《遠方是故鄉》,能感覺得到一顆赤子之心,在故鄉的原野倘徉陶醉,深情的目光一直都關注著故土山水。故鄉在遠方又在眼前,緊緊相偎從未分開。
李秀珍這首詩只有4小節9行,可謂短小精粹,感情深厚,韻味悠長,畫面生動。詩人運用借喻、白描、倒敘、通感等藝術手法,把自己一生幾個階段與故鄉水乳交融的關系,一層一層地遞進深化,描述得出神入畫,入木三分,活靈活現,表達了游子眷戀思念故鄉的真情實感,使人蕩氣回腸,引發綿綿鄉愁……
一小節用肯定的總結似的句式,用“|胎記”意象寓故鄉,/它早已深深地長在身體里/,言下之意今生今世也不能分割了。是啊,一個人在哪兒出生,就在心里打上那個地方的烙印。二小節用與兒童相關的“搖籃”意象,是兒時的陪伴,喝故鄉水,吃故鄉糧,在故鄉溫馨悠蕩的搖籃中成長,度過童年時光。三小節寫長大后離開了故鄉,而這個人生階段的故鄉,/是一幅畫/是月亮爬上樹梢的思念/。值得贊賞的是“月亮爬上樹梢“這個意象很好很有味道,有畫面有動感,思念故鄉之情如月亮不斷升華……第四節是作者現在與故鄉的關系,故鄉/成為美麗的畫面/一次次出現在旅游的版圖上/,寓意作者惦念故鄉,常回老家看看,用“旅游“形容回故鄉,有種“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覺,遠方的故鄉,熟悉而陌生了。
這首詩四小節僅九行,高度濃縮,字字重量,九行詩句溶進作者大半生與故鄉的關系及對故鄉的認識,用意象表達心跡,是首值得稱贊的短詩好詩!
遠方是故鄉
文/董秀嵐(內蒙古)
麥苗隨著春風搖曳
黃土地的歌謠
在記憶深處唱響
笛聲從土屋傳出
煙炊飄向云端
霞光從東方升起
飯香里
飄來媽媽的味道
路 通向遠方
留戀故鄉的游子
流浪 天涯
【天外天賞析】
“余韻悠然”是我此刻品讀這首詩油然而生的一種感覺,仿佛我與這夢幻般的故鄉美景纏繞了一段千回百轉的情愫,讓人迷醉期間,讓人心生眷戀。按我淺薄的理解,詩中故鄉飄忽在記憶里的印記,對于具有敏感溫潤內心的人來說,向來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我想,對于詩人本身尤為如此!
麥苗隨著春風搖曳/黃土地的歌謠/在記憶深處唱響/。開篇的第一小節,詩人妙筆輕揮,淡淡落墨,將一幅田園的美,音樂的美,以及記憶深處繪畫的美,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一幅早年家鄉的美麗畫卷,仿若躍然紙上,一片瀲滟的春日好風光。
接下來的第二小節:“笛聲從土屋傳出/炊煙飄向云端/霞光從東方升起/ 飯香里/飄來媽媽的味道/”。這一小節,詩人曼妙的筆鋒一轉,由聲入色,以動態的美來襯托靜態的幽,輕筆淡墨中,描繪出旭日東升,霞光滿天的良辰美景。再以空中漂浮的飯香幻影虛構,真可謂別具洞天,意境悠然。或者說,記憶中母親的味道應該是全詩突出主題的一種意境,堪稱妙手點物成景,點物生情,讓一份悠悠的思鄉之情溢于言表。
詩的最后,首尾相接:“路,通向遠方/留戀故鄉的游子/流浪,天涯/”。這樣的描寫給人一種低沉,壓抑的感覺,“天涯”二字,可以說道盡了內心的失落與不甘,也正是這種失落與不甘帶來的愁緒,才引出全詩的主題意象。歸納起來看,詩人筆下故鄉的山水景致總是靈動可愛的,田園風光又是最惹眼的。并且用最溫柔的筆墨裝點著早年記憶中的韶景歲月。此刻,讀罷這首小詩,暫且把世間的紛紛擾擾擱置一邊,聽一曲悠悠的笛聲,觀裊裊炊煙飄向云端,如這安然靜寂的詩人一般拓展思緒,寫一段記憶長河里的幽娟詩句豈不快哉!一首耐人尋味的好詩,為作者點贊!
歲月深處
文/九歌 (山東)
頭道茶
一盞青綠的時光,激情沸騰
無知的翻滾,捕捉味覺
暢飲甘美的春風
天那么的藍
看白云自由飄蕩,鳥翔晴空青
追逐,眼花繚亂的炫彩
都是想要的風景
直白的心
一次次,被塵世的規則戲弄
深夜,自說自話的淚水
撫慰傷口的疼痛
往事如云煙
沉浮的殘茶,歲月深處落定
苦澀過后,淡淡的清香
飄逸參悟的長夢
【林克強淺析】
每讀九歌的詩,我有種空靈飄逸的感覺,欣賞美畫,頓悟哲理,品味悠長,這首《歲月深處》亦然如此。歲月無頭沒尾,人生僅是一段歲月,詩人步入歲月深處,回顧和感嘆人生歲月中的青澀、追求,遭遇,醒悟。
九歌這首詩《歲月深處》雖然只有四段十六行,卻是濃縮了作者的人生經歷,傾訴了生活道路上坎坷挫折和苦衷,經過風雨洗禮,命運鍛打,終于參悟成熟,在歲月深處尋到一方立足之地。作者嫻熟地運用明喻、暗喻、借喻、白描、意象、寓意、通感等修辭技巧,有聲有色地展示歲月深處的人生。
第一段,用頭道茶的意象,寓意人生的青春期,/一盞青綠的時光,激情沸騰/,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管天高地厚,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并用/無知的翻滾,捕捉味覺/形容年輕時的行為,盡情享受青春的快樂,/暢飲甘美的春風/。
第二段,人生歲月奮斗篇。或許作者學校畢業跨入社會,走進職場,眺望前景,欣然動心,躍躍欲試,感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一切都那么美好,藍天白云,鳥翔晴空,于是,施展抱負,執著追求,什么都好什么都想獲得,/追逐,眼花繚亂的炫彩/都是想要的風景/,表現了人生這段歲月的朝氣蓬勃,積極作為,同時也揭示了不成熟光憑熱情的片面不確定性。
第三段,命運挫折篇。滾滾紅塵中,茫茫人海里,漫漫人生路,客觀現實不是以個人意志而轉移,由于幼稚抑或盲目,缺乏經驗和深思熟慮,因此,/直白的心/一次次,被塵世的規則戲弄/,這里說的所謂“規則“,是指見不得陽光的潛規則吧,社會的穩定是需要正常規則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歲月中,人生總會受到一些挫折,冷水潑心頭碰壁,只有自我安慰了,/深夜,自說自話的淚水/撫慰傷口的疼痛/,沒關系,痛過就好了,吃一塹長一智,不蹈前車之轍。
第四段,感悟覺醒篇。時光匆匆,往事如煙,人生的過往,如/沉浮的殘茶/已在/歲月深處落定/。這里,作者用“殘茶”意象寓意經歷的往事,同時與第一段的“頭道茶”相呼應,真是巧、準、精,同時又畫龍點睛“歲月深處”。經過歲月風雨洗禮,通過泥濘道上滾打,苦盡甘來,回顧往事,感覺/苦澀之后/,竟然是/淡淡的清香/,繼續/飄逸參悟的長夢/。歲月悠悠,求索漫漫……
九歌這首詩有不少意象新穎、詩意濃郁,寓意深刻的佳句。例如:/一盞青綠的時光/、/眼花繚亂的炫彩/、/自說自話的淚水/、/沉浮的殘茶/、/飄逸參悟的長夢/,等等。一首僅四段的短詩,有一兩句神來之筆的精彩詩句亦不錯了,何況佳句連連呢。
遠方是故鄉
文/持戒留白(江西)
娘用積攢的春天把我養大
迎生,我就會呀呀學語
直到多年以后才發現
我必將用一生來兌換沉默
把鍵盤倒進茶杯里
讓酒去汪洋恣肆
只剩下,風
流在血液的詩
奔向遠方
濕了的夢
想趁著孤獨尚知返回心臟
飲食男女習慣了對著紅燒魚唇說同感
談今晚、明天
借機想干了酒里的舊年
沒有茍且的詩與遠方會餓死
習慣、初衷、理想在《三國》里游蕩
我的遠方是故鄉
你,有詩有遠方
我,有欣賞
我,不是詩人
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
【九歌評詩】
持戒留白老師這首詩,從一個人懷揣夢想,走出家門,步入社會,到經風歷雨之后,對故鄉和親人的懷念與眷戀之情,賦予詩詞,以寄托人生漂泊的感慨和遠離故鄉的游子之心,語境愴然,情感深沉,品之,不禁想起李白的一句詩,"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開篇第一句,“娘用積攢的春天把我養大”,既是實寫,母親含辛茹苦把自己撫養成人,又是暗指,自己也是故鄉水土哺育長大的孩子,一個“娘”字,語關多意。好男兒志在四方,揮手之間,沉重的鄉愁,便成了母親與游子,行客與故鄉,雙雙無語的沉默,從此,自己的人生有了卸不掉的責任與擔當,也有了感恩和報答,"我必將用一生來兌換沉默"。
滾滾紅塵,充滿了喧囂和虛擬,沸騰的激情,奔放于沉浮的人世,熾烈和繁華過后,"把鍵盤倒進茶杯里",歲月沉淀,“只剩下,風/流在血液的詩/奔向遠方",唯有真情和愛,是不變的血色。一路的浮揚,去偽存真,"濕了的夢",已飄飛如絮。經過一番塵世的烹煮,翻滾,生煎熱調,酸楚留香,“飲食男女習慣了對著紅燒魚唇說/同感",人生,何償不是如此。過往的“舊年”,不堪回首,真想隨一杯烈酒,一飲而盡。
只追逐物質上的富有,不能算作人生意義的全部,精神,是撐起人生天空不可或缺的支柱,有了精神的寄托,才會從物質的人之上高高站起,人,也就有了情感和靈魂,那些有悖于人道和世事真善美的東西,才會得以分辯和擯棄。曾經,自己把想要得到和看待人生江山的"習慣,初衷和理想”,一度寄托于"三國"的智慧中尋找策略和答案。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一切恍若大夢一場,"是非成敗轉頭空”,“都付笑談中”。這個時候,才真切的認識到,“沒有茍且的詩與遠方會餓死”。詩,也就成了一種對人生,對社會,對故鄉以及親人情感的表達和抒發,不再附加任何名與利的奢求,“我,不是詩人/我只是文字的搬運工"。
這首詩,語言樸實,意象新穎,情感濃郁,修辭多樣,將人生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深情表達,直抵肺腑,引人共鳴,耐人品味!
清明
文/ 劉志國(天津)
古老養育著古老
思念,忘記白晝和黑夜
時刻都把藤蔓伸延
燃燒的火焰啊
只為這個日子
把春天點燃
陪同鐵锨摩擦著沃土
高大墳塋,地表深層
黑暗。潮濕。
祈福,已經成為彼此
這些重要
不需白云叮囑
不需燕雀提醒
【雨荷評詩】
劉志國老師這首詩,以清明為主題,用抒情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寫出了清明節的傳統
在他的筆下,用純樸的詩句,寫出一個又一個輪回的季節和節日的重要性……
古老養育著古老,思念,忘記白晝和黑夜……又一個清明來臨,燃燒的火焰,只為在這個節日里,懷念逝去的人,在墳墓上填把新土。
望著高大的塋墳,在黑暗,潮濕的地方,只是彼此祈福,在這個節日里,不用提醒,都會按時來到……
沒有凄傷,沒有惆悵,有的只是去奠祀逝者,作者這首小詩,語言樸實,干凈利索,如果在情感上再升華一點,就是一首不錯的好詩。
心情
文/陳玉(四川)
看得出,它們是歡喜的
不單單是因為自由
恰好,也正值春天
一群天空籠罩下無憂無慮的子民
愛的呼喊是那么直接,那么干脆
歸巢的孩子應該幸福得昏暈
它們的故鄉,在這里
一顆樹杈
好歹也能安置好它們的一生
天空將身段越放越低
真不想,打攪小鳥一家的團聚
當著春天的面
我將心情折疊成一首小詩
入懷
【婉清評詩】:
讀了作者的這首小詩,感覺有一種自然溫馨的愉悅舒暢。作者首段并未直接描述自己的心情,而是用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鳥,來隱喻來自外界的影響力。“看的出,它們是歡喜的。不光因為自由,也正值春天,一群天空籠罩下無憂無慮的游民”這短短的幾句,不光作者讓讀者也能感受到,那明媚的藍天下,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鳥載歌載舞。讓整首詩的藝術效應倍增。這樣一種舒適的暢境,不光小鳥是愉悅的,也醒目的帶給了作者。
第二段作者用“愛的呼喚是那么的直接”生動的隱喻了自然的回歸境象,歸巢的孩子幸福的應該昏暈,它們的故鄉在這里,一顆樹Y足矣安頓一生。一種簡單愉悅,恃久溫馨的境況,被作者完美表達。
第三段,作者巧妙的用天空將身子越拉越低,擬人化轉呈,暮歸的自然現象,連天空也陶醉在傍晚的安逸中。這是一種多么溫馨的自然現象。“真不想打擾小鳥一家”是一種置身其內的轉呈。尾句出彩,“我把心思折疊成一首小詩”這個折疊不正代表每天的詩意生活,
這首小詩用生動的語言,隱喻直白體現出作者與世無爭,同與小鳥,而不同于小鳥的自由高雅情懷。
清明
文/春的私語 (湖南)
四月的風
拂動白幡,攪動
不安的靈魂,哀傷
又到
普天祭奠之時
輕輕的走近墓地
怕,驚擾母親
多年沉睡的夢鄉
點一燭清香
淚眼,滴濕了墳頭
也淋濕了,清明
心,千瘡百孔的痛
添一把新土,安撫亡靈
訴說,無奈的情愫
去的親人,都沒有回來
思念的新葉,悄悄的生長
【九歌評詩】
清明,是一個緬懷故人,祭奠亡靈的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想起親人離世的悲痛,以及親人在世時所給予的深情厚愛,懷念的心,泛起陣陣傷感,生出無限哀思,“四月的風/拂動白幡,攪動/不安的靈魂,哀傷”。這種情感的流露和情緒的翻騰,是心靈深處觸碰和撞擊的疼痛,發自肺腑。
積攢的哀傷,又在清明相訴,在親人墳前,如對坐促膝,多少想說的話,多少牽掛的思念,只能默默自言,沉重且又悲傷的心情,唯寄于"點一燭清香”,心中"千瘡百孔的痛”,唯融于“眼淚"和“添一把新土",以這種無奈的方式,"訴說,無奈的情愫",“安撫亡靈”。人間的清明,從未見得過清明,都被斷腸人的淚水打濕,迷蒙。
人世,生死本無常,陰陽之間,只是一層紙的天堂,離我們而去的親人,"都沒有再回來",或許,這些親人們,正以另一種形態,生活在遙遠而又幸福的極樂世界,而在塵世活著的人,卻怎么也不會忘卻那份曾經的溫暖和牽掛,“思念的新葉,悄悄的生長”。
春的私語老師這首詩,語言簡潔,敘述平靜、沉穩,將憂傷的哀思融入字里行間,整首詩清悠舒緩,情感濃郁,意境凄婉,"白幡",“眼淚","新土","新葉"等意象,貼切有力,細細品味,感染至深!
清明
文/王伯讓(陜西寶雞)
我不知道
蘇醒的季節你如此憂傷
攝魂的天淚浸透你溫柔而多情的念想
我卻知道
天荒地老,日月見證歲月的肝腸寸斷
如你心痛的往昔與曾經
盡管,小草青青又染村徑
卻挽不住你失魂落魄的孤影
盡管,人間三月煙花如霞
踏青的柳笛卻喚不回你春天的舒心
炊煙依舊熟悉你幽怨的滋味
青苗依舊芬香你土色的純樸
黃土地上依舊回蕩你斷魂般秦腔的悲愴
春寒依舊料峭你殘冬的憂傷
故鄉的清明灼痛柴門的銹鎖
挑一盞心燈牽手塵埃下的亡魂認領家門
【yuny淺析】
品讀詩作《清明》,讀者仿佛進入一年一度中華民族的祭祖習俗“清明節”里,進入緬懷先人、緬懷逝去的至親家人的意境里。并被它獨特的構思所吸引。詩人將筆觸落在借物抒懷上,讀來有“發思古之幽情”之感。
開篇“我不知道”,實任憑思緒的馳聘;第二小節,“我卻知道”,詩人的思念情愫徐徐展開。那天荒地老,記錄著先人的足跡;那悠悠歲月,銘刻著曾經過往;那黃土地上,曾回蕩著斷魂般秦腔。結尾,“故鄉的清明灼痛柴門的銹鎖 挑一盞心燈牽手塵埃下的亡魂認領家門”。真情流露,如泣如訴!對先人的緬懷,對故鄉的深情,躍然紙上!
詩作第一、二人稱的交互更換,對比、比擬修辭的運用,語言生動且憂傷。“蘇醒、肝腸寸斷、攝魂、孤影、斷魂”等詞,深深印入讀者心田,禁不住潸然淚下!然,“蘇醒的季節,天荒地老,人間三月煙花如霞”等,更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詩作很有感染力,畫面感極強!
心情
文/秦嶺風(陜西)
是誰?晝夜轟鳴
驚醒時光堤岸
三月的眼眸,種下漣漪
在窗外次第開放
是誰?依舊在那個渡口
長發飄逸,裙衫擺動
粉染了每個走過的夕陽
引來一剪春情
誰知?子夜一場雪
猝不及防,寒流傲慢
推翻掩埋花紅淚殤
似有蓄謀,兵荒馬亂
一枚青澀橄欖,搖枝
透著幾分心酸
忽然,一條虹帶,延伸天邊
而此刻,心滲出絲絲溫暖
似從未曾有過,寒冷
侵襲過的跡象
我在一隅,攜起時光
在靜寂角落。等風,歸來
【姜聯軍賞析】
心情是世間最不好描述的事物。小到兒女情長,大到家國情懷;窄,容不下一根發絲,闊,又可海納百川。心大如拳,情綿似海;以心之小,裝海之大,似乎不可能;以心之實,充情之虛, 又似乎裝得下;這正是心情在世間最為變幻莫測、最難以言說的原因。
詩人秦嶺風的小詩《心情》,很好地例證了“心情”的復雜多變,難描難畫。該詩五小段,五種樣態。
第一段,“是誰?晝夜轟鳴/驚醒時光堤岸/三月的眼眸/種下漣漪/在窗外次第開放”。是誰,可以是船的馬達聲,更可以是行人的心情之聲,他看到三月的景物,如春水中的漣漪,在船艙的窗外次第呈現出來。這是一種由遠而近,由外而內,有感而發的多方向而來的復雜心情。
第二段,“是誰/依舊在那個渡口/長發飄逸/裙衫擺動/粉染了每個走過的夕陽/引來一剪春情”。目光所及,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美麗的女子,以最美的狀態,在同一個渡口,等待她的“一剪春情”,一段感情,一生的精彩時光。詩人以旁觀的角度,欣賞的目光,表達了贊美的心情。
第三段,“誰知/子夜一場雪/猝不及防/寒流傲慢/推翻掩埋花紅淚殤/似有蓄謀/兵荒馬亂/一枚青澀橄欖/搖枝/透著幾分心酸”。一場意外,一場逆時而來的不速之雪,打亂了節氣,推翻了詩人的心情。
第四段,“忽然/一條虹帶/延伸天邊/而此刻/心滲出絲絲溫暖/似從未曾有過/寒冷/侵襲過的跡象”。心情多變,心情可以好也可以壞,因為一條彩虹的出現,之前,不速之雪帶來的不適,一掃而空,寬容的心情大度而來。
第五段,“我在一隅/攜起時光/在靜寂角落/等風/歸來”。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詩人的心情經歷了多種樣式,都不是所要的,最后,還是把希望留給了風,留給了“猜”,留給了余味。
該詩表現手法婉約,詩味詩韻唯美,遣詞用句獨具匠心。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該詩的情緒跳躍過大,讀者有時跟不上詩人的思緒,或連接不上詩人所給詞語的意境。確切地說,該詩的邏輯性、連貫性不強,時間空間不在一個場景里,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這是其一。最核心的是,該詩主題不突出、不明確,不知道詩人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樣的心情。讀者想看到的是總體升華后的“一”,而該詩只是把“一二三四五”擺在那里。這是可供參考的其二。僅此。
遠方是故鄉
文/凡了 (云南)
夜深人靜的時候
卻望不見遠方
窗外的天際線
只有一絲微弱的光
故鄉的桃源
月,比秦時的明亮
紫氣東來的穿紫河
匯入沅水蕩漾的碧波
佇立的筆架城
魁星君潑墨千古春秋
孤峰塔下的善卷
用睿智開啟善德文明的先河
屈原芷蘭相佩
踏著太陽山的鼓點,天問求索
八千虎賁將士,抗擊倭寇
浴血奮戰,忠貞為國
父親的漁鼓,節拍著母親的常德絲弦
劉海砍樵,誦唱著民間的曠世情歌
心,戀著故鄉
故鄉,卻在遠方
【天外天賞析】
故鄉,是心靈的圣壇,不思自念。現實一點說,寫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但這首故鄉,詩人卻獨辟蹊徑,讓人讀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按我膚淺的理解,這是一首頗具思鄉意識的詩篇,作者開篇以空茫的暗夜作為引申,直抒對故鄉的一腔情懷,手法嫻熟,用典巧妙,僅通過遠古時期故鄉的某種鮮明特征的簡單描摹,就讓一個歷史悠久的故鄉經典形象自然流出。雖然通篇都以白描的寫意手法,不做任何修飾,但故鄉的歷史形象卻在每一個典故中真切感人,可謂字凝語練,慷慨詠歌,句句含情。
回首故鄉,真乃時序驚心。這開篇的四句,包含著詩人復雜的心思和情感,需要讀者細心去體會。總的來看,全詩通篇如行云流水,讀不到一絲艱澀,而且風骨別致,耐人尋味。給我的感覺,這的確是一首意味雋永,筆調生動的作品,詩人在采用典故的同時,又創造性地吸收了樂府歌行的方式,為此用典哀而響,悲而壯,顯豁之中涵蘊深厚,層層輾轉,在運用手法上看似懷古抒情,實則句句比興,含蓄深沉,極具藝術魅力,頗有一番雅調別彈的用意。于不露聲色中將故鄉的歷史宏觀緩緩托出,讓讀者在細品慢咂中去領會歷史悠久的故鄉圣地。一首含義深遠的作品,值得細心品味!
清明
文/羅丹(貴州)
清冷的燈
昏暗那早已悄然離去的影子
淅瀝的雨
是誰在這漆黑的夜里哭泣
搖曳的新柳
勾起惦念的心扉
野菊被這場春雨打落在你面前
填上一把新土
把思念藏于心間
任憂傷在風里彌漫
為你寫下詩篇
用層層疊疊的文字
賦予思緒輪回的力量
讓生命在這個季節為你盛開
【雨荷評詩】
羅丹老師這首詩,從樸實的文字中,讓讀者感受到了對親人的思念,清冷的燈/昏暗那早已悄然離去的影子……在四月這個傳統的日子里,往事隨著春風搖曳著新柳,看著眼前的所有,都會勾起對親人的懷念,淚如淅瀝春雨在夜里哭泣,在這個節日,拿一把野菊,填一把新土,詩人只用層疊的文字,寫下詩章,讓生命在這個季節為逝者盛開,讀了這首詩,心久久不能平靜,那思親的迫切,蕩滿詩行,一種憂傷和惆悵,油然而生,為作者的《清明》點贊……
遠方是故鄉
文/醉逍遙(內蒙 呼和浩特)
一縷情絲
纏繞著遠行客
一朵云
帶著濃濃的鄉愁
行走在異鄉
勞碌占據了思想
只是夜里那絲清風
讓我想起遠方是故鄉
或許是煙草味刺激了神經
總有莫名的酸楚泛起
點點閃亮
映照出滄桑
故鄉
親切不可及的遙遠
只把相思
在被窩里捂熱
【帶刺的玫瑰讀詩】
這首小詩讀來意境優雅,情感脈絡舒展有度,開句“一縷青絲/纏繞著遠行客/一朵云/帶著濃濃的鄉愁/”這些看似樸實的語言卻攬盡鄉愁,“接下來的“行走在異鄉/勞碌占據了思想,只是夜里那絲清風/讓我想起遠方是故鄉”緊扣主題形象生動的闡述了背井離鄉人的思鄉之苦。
由于生存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背井離鄉的外出人員,把父母妻兒拋在身后的家,無法像常人一樣享受天倫之樂,白天被忙碌的工作所纏繞,也就無暇顧及親人,而到了夜深人靜的夜晚難免會有孤苦伶仃的感傷,思念之情會由然而生。人非草木,其能無情,家,常常是他們打拼的精神寄托。
第三段和末段,都是在前兩段基礎上的延深,將主題進一步升華“故鄉雖然親切無比,卻觸目及遠,只能在心里想念,一句相思在被窩里捂熱,很有創意,也是這首詩的亮點,作者的寫作技巧很精悍,執筆嫻熟,提筆就已勾勒出了詩的框架,整首詩在推進中自然流暢,水到渠成,生動形象的語言魄具感染力,蔣濃濃的思鄉之情表述的淋漓之境,能夠引起讀者心靈的震顫和悸動。
縱觀全詩,前后貫徹一致,素潔高雅,用詞意趣豐富,形象生動,出味,不失為一首好詩,值得品讀。
天安門文學紙刊視作品質量優中選優刊發,所有來稿均在天安門文學平臺展出,紙刊選稿無關打賞、無關點贊,就一個納入海選的范疇,即文章瀏覽量達到600者,就可以納入選稿庫,從選稿庫中選取優秀作品上刊。
來稿除詩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學裁休均不受限制,來稿請連同作品和詳細地址發送到收稿人微信韓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樣刊作為稿費免費贈閱,贈閱外每本收30元工本費和快遞費。
天安門文學雜志,集文學、文藝、文化三位一體,主要刊發原創首發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故事、攝影、書法、繪畫等體裁,歡迎投稿。打賞10元以內不發放,10元以外,一半賞金作稿酬(10日內結算),其余賞金作為平臺運營,請加稿費發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參與,適度打賞。投稿說明:要求原創,文責自負。拒絕抄襲剽竊和一稿多投。如發生任何糾紛,與本平臺沒有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