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小說,描述的背景是宋朝,是典型的三妻四妾制度,從這部小說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古代妻和妾在家庭的地位。
或許有人說,不能一概而論,要看什么妻、什么妾,沒看林小娘在盛府過的呼風喚雨嗎?那些是寵妾滅妻的人,都是個例,是沒有真正家族底蘊的,真正明事理,為家族利益考慮的人,是不會寵妾滅妻的。
盛紘在接受了孔嬤嬤的指導后,已經逐漸意識到他對林小娘的態度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慢慢的開始重視王大娘子,不再對林小娘事事依順,特別是她提出要好處時,能言辭拒絕。
縱然是這樣,他也是很快的嘗到了寵愛妾氏帶來的嚴重后果,那就是林小娘竟然膽大到讓墨蘭私自出去找郎君,光天化日之下,被梁晗抱回來,然后頂著敗壞家門的風險,硬舔著老臉想辦法把墨蘭嫁給梁家。雖然在老太太的周旋下,墨蘭成功的嫁入梁家,也化解了這一場敗壞盛家名聲的風險,盛紘到底深刻的意識到了寵妾的嚴重后果,不得不狠心把林小娘送到莊子上去。
本書的主人公顧廷燁,看著是那種放蕩不羈,不把規矩放在眼里的人,其實是一個最正統,最守規矩的人,所以就從這個最守規矩的人的院子里,那里女人們的處境,看看古代妻妾在家庭中的實際地位。
01
顧廷燁有兩個妻子,第一個是余嫣紅,因紅杏出墻懷孕,吃藥而一尸兩命。第二個是大家都知道的明蘭,兩個人恩恩愛愛過一輩子。
顧廷燁還有三個妾,一個外室。外室曼娘,自不必說,三個妾氏分別是秋娘、鞏紅綃和鳳仙。
妻子,都是明媒正娶,帶有大把的嫁妝嫁進來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和男人地位是一樣的,只要生下兒子站穩腳跟,自己有本事,能籠絡住男人,又有一個強大的娘家,那么妻子在家中的地位和丈夫是一樣的,絕對會過的舒舒服服的。
妾,一般有三種。
一是自小侍候,直接成為通房的,就象《紅樓夢》中的襲人、晴雯都是默認的通房,秋娘就是從小候侍顧廷燁的,后來成了通房。
二是外面贈送的,例如同僚贈送,鳳仙就是甘老將軍送的。
三是隨妻子陪嫁過來的,有的就是默認的通房,《紅樓夢》中平兒就是王熙鳳的陪嫁,給賈鏈當了通房,這里鞏紅綃就是嫣紅的陪嫁,被嫣紅開了臉,抬給顧廷燁當了通房。
看到了吧,顧廷燁一面對明蘭深情款款,一面還有三個通房在那里等待著他的關照。只不過,顧廷燁很愛明蘭,為了家庭和諧,能克制自己,不去招惹這些女人,這些女人都由明蘭全權管理。
02
顧廷燁娶的第一個妻子,余嫣紅,是個比較霸道的女孩子,一心想把顧廷燁這個浪蕩子改變成一個溫柔顧家的好男人。
余嫣紅嫁給顧廷燁之后,就開始了她的改造計劃,只是顧廷燁也是一個很有主意的人,不被她改造,于是兩個人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后來又因為知道了曼娘和兩個孩子,嫣紅帶人打上門去。
從嫣紅打上門去,就可以看到嫣紅的強勢,她這種強勢是因為她是正妻,這是她的底氣。另一方面,曼娘雖然渴望成為顧廷燁的妻子,只是她終究是一個外室,連進顧家門的資格都沒有,她只能用一些手段,設計讓嫣紅打上門來,再讓顧廷燁剛好看到這一幕,來達成她離間嫣紅和顧廷燁的目的。
從這里來看,外室都不能稱之為妾,妾起碼是被人承認的,是過了門路的,外室就象現在的小三、小四,是見不得光的,所以,曼娘就不必說了。
03
顧廷燁的第二個妾是鞏紅綃,她本來是余大夫人的遠房親戚,因家道中落,投奔了余家。
在余家雖然吃喝不愁,但是并沒有什么自主性,要時時巴結余大夫人和嫣紅,才能在余府地位稍高一點,過的稍好一點。
在余府的日子里,雖然過的不如意,但是也遇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余家三房的一個庶子,兩個人也算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互相愛幕,這事余三夫人已經默認了,只要余大夫人張口同意,就給她們辦婚事。
就在鞏女士滿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嫣紅要嫁給顧候之子顧廷燁,余大夫人怕女兒在候府施展不開,就完全不顧及鞏女士的意愿,強行讓她陪嫁了過來。
鞏紅硝女士雖然有點幽怨,但是也只是陪嫁,到年齡了自會被指婚,到時候求一求余嫣紅,她還是有可能嫁給心愛之人的,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余嫣紅為了籠絡顧廷燁,也不顧她的意愿,強行把她抬為通房,這讓她滿心委屈無處訴說。
從鞏紅硝女士的經歷來看,作為夫人的陪嫁,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既使被抬為通房,也依然是奴婢,還是要侍候主人吃喝拉撒,只不過多了一項任務,陪男主子上床而已。
這就是夫人陪嫁過來的妾的地位,實際是完全沒有地位,就象盛紘的一個妾,香姨娘,她就是王大娘子的陪嫁。
雖然生了長棟這個兒子,也依然沒有任何地位,香姨娘依然得看王大娘子的臉色過日子,每天請安,打簾子,打洗腳水洗臉水,侍候王大娘子,和奴仆沒啥差的,關鍵是還受著主母的嫉恨。
長棟長大考了功名,娶了媳婦,香姨娘的地位也一點沒變。兒子兒媳婦只能叫她姨娘,兒媳婦做點針線,首先要給祖母、盛紘這個公公,王大娘子這個婆母,還有盛長柏這對長兄長嫂先做,都不能給香姨娘做,既使做了還要偷偷摸摸的做,還不能給人看到,只能做點里面穿的,看不見的,想對這個姨娘婆婆好一點,都要背著人。
香姨娘如果想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等盛紘死了,兒子們分了家,她跟著兒子兒媳單過,才能過上不做奴婢的日子,可是象她這種是夫人陪嫁的丫頭,與盛紘差不了多少歲,她整天勞累辛苦,而盛紘吃好喝好保養著,說不定死在她后頭。
所以,這樣的姨娘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奴婢,能當家做主的日子,都不知道要熬到什么年月。
04
秋娘是從小侍候顧廷燁長大的,這種是有情份的,雖然明蘭嫁給顧廷燁之后,她近不了顧廷燁的身,但是也還是姨娘待遇。
明蘭嫁入候府,就開始當家作主管理起家來,按照寧遠候府的定例,明蘭作為當家主母,一個月分例是三十兩銀子,相當于現代三萬元至五歲萬四千元,秋娘、鳳仙和鞏紅硝都是姨娘,每月份例二兩銀子,相當于兩千元至三千六百元。
當家主母明蘭是姨娘們的工資十五倍,這絕對是CEO和普通員工的區別,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是從公中分到的月例。實際上,明蘭作為正妻,嫁過來時有一大筆陪嫁,田地、山林、莊子和店鋪,這都是明蘭的私有財產,她可以自由支配。
而秋娘、鞏紅硝這些姨娘哪有什么私有財產,自己都是候府的,只能干巴巴的靠著月例銀子過日子。
除了月例銀子,吃穿用度上,當家主母的可以任意的用府中的家具,物什,吃食上也是隨便吃,什么山珍海味,只要有,盡可勁的吃,因為管理權在當家主母手里。姨娘們只是員工級別,沒有任何管理權,分到什么就用什么、吃什么,這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妻和妾,待遇上是天與地的差別,生兒育女上,同樣妻優先。
05
在古代家族里,妻子沒有生下嫡長子前,姨娘們都是不能懷孕的,如果不小心造出一個嫡長子,那以后就是禍患無窮。
曼娘作為顧廷燁的外室,先生下了庶長子,顧廷燁為了保住嫡子的位置,就不讓昌哥入族譜,進不了顧家,也就是說昌哥在顧家連名份都沒有,等顧廷燁死后,分家產了,也就不存在分什么家產,這就是庶長子的尷尬。
曼娘生下了兒子,顧廷燁雖然不讓他入族譜,但是也給他置辦了產業,足夠一輩子衣食無憂,如果曼娘能安安心心的養育昌哥,也是一輩子安安穩穩,衣食不愁,比在顧府當妾強上許多倍。
秋娘、鞏紅硝和鳳仙這種不得男主人寵愛,被主母管的死死的,連男主人身邊都靠近不了,只是名義上的姨娘,連個孩子都不會有,只是干熬日子,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秋娘是從小侍候顧廷燁的,雖然近不了顧廷燁的身,但是顧廷燁總算想著她的情份,讓她照顧蓉姐,蓉姐就會把她當親人,以后也算有個依靠,鞏紅硝和鳳仙這種主母嫌棄,與男主人又沒有情分的,才是只能熬日子。
后來鳳仙在明蘭的提議下,立馬同意嫁出去,明蘭請人給她物色了一個地主富戶,鳳仙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輕輕的飄走了,投奔到新的生活中去了。
所以,在古代,妾氏的地位,可以說是沒有地位,如果不能取得老公的寵愛,那么命運就掌握在主母手里,完全沒有地位可言,就象康姨媽那樣,對妾氏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命運完全在當家主母手里。
話又說回來了,世間的妾,有幾個林小娘,大多都是秋娘、香姨娘這樣的處境。
這樣想來,康兆兒死不都愿意成為顧候的妾,寧愿隨便找個鄉下人當正妻,也絕對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