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康不利的因素中,傷人至深的是不良情緒。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
特別強調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精神內傷,身必敗亡”。良好的情緒是最深層的健康
力量。
不良心理因素如七情郁結、精神過度緊張或憂郁悲傷是強烈的“促癌劑”;而樂觀、開朗、愉快、喜悅的情緒,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系統的張力,促使皮質激素與腦非肽類物質分泌,能極大地活躍體內免疫系統,從而有利于防病治病、養生益壽。不良情緒人人難免,但我們要學會及時清除負面情緒,用積極樂觀的精神面對生活,讓陽光普照身心。心理衛生專家提出的心理平衡8條要訣,值得我們借鑒。
1, 對自己不苛求;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 不要處處與人爭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處處與人爭斗,使得自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其實,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在名利面前不爭,是愽大的胸懷,在小事上不爭是一種高度,在言語上不爭是一種修養。
3, 對親人期望不要太高:妻子盼望丈夫飛黃騰達,父母希望兒女成龍成鳳,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時,便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
4, 暫離困境:受到挫折時,應該暫將煩惱放下,去做喜歡做的事,如運動、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對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5, 適當讓步:處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須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6, 多對人表示善意:被人排斥常因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誠摯地伸出友誼之手,自然就會朋友多,隔閡少,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7, 找人傾訴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里,只會令人抑郁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感舒暢。
8, 讓每一天充滿快樂:要多多參加娛樂活動,讓每一天都過得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的同時還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人生的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寵辱不驚、淡泊名利,才能知足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