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難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旨不明、朝代模糊、真真假假、云山霧罩,再加上人物眾多等,都讓人望而卻步,難以深入。
人物是為主旨服務的,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或者是只出現一次抑或不曾露臉的人,都只因有出現的必要才會出現。因此,從人物角度入手,也是讀懂紅樓的一種方式。
鑒于紅樓人物眾多,本人嘗試寫一個《紅樓人物小傳》系列,從人物視角,用第一人稱方式,挖掘主旨。
讓我們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開始,也正是這個小人物,拉開了紅樓宏大場景的序幕。
《紅樓人物小傳》之一:霍啟
我叫霍啟,是甄府的男仆。脂硯齋先生把我的名字解讀為“禍起”,意思是甄家的災禍由我而起。那么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聽我細細道來。
我家主子叫甄士隱,那可真是一個大好人,曹雪芹先生說他是“神仙一流人品”,交朋友只交讀書人,樂善好施,尤其喜歡幫助落魄的讀書人,比如看到寄居在隔壁葫蘆廟的窮儒賈雨村無錢上京趕考,就馬上封了五十兩銀子送給他,助他平步青云。
當然,甄老爺對我們下人也極好,我家太太封氏也是“情性賢淑,深明禮義”之人,做下人能投到這樣的主子,真是福氣。
可惜的是,這樣的大好人,卻“子庶不盛”,“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喚作英蓮,年方三歲”。
不過,這對我們下人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主子仁厚、生活富庶,過一兩年,再求老爺太太賞個丫頭成親,人生就可以在這種安逸的環境中度過了。
然而,我的人生并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去走,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一天是元宵佳節,我家老爺命我“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老爺是怎么想的,府里又不止我一個下人,干嘛就命我去?不是我想偷懶,而是這事安排得實在不妥,我一個大男人,抱著個女娃娃,又沒多帶個伴,總有些不方便吧?
這不,看花燈看到半夜,我突然要“小解”了,只好把小主子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獨自去找個方便之地。
人有三急嘛,想著也不過幾分鐘的事,不應該出什么事。但是,人要倒起霉來,真是喝涼水都塞牙,就這么幾分鐘的時間,等我“小解”完回來,小主子就不見了。
這可急壞了我,身邊又沒個人商量,只好獨自一人“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出了這么大的事,我不知道要承擔什么樣的罪責,因此“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
我知道,你們看不起我這種出了事就逃避的人,但我也想為自己申辯幾句,覺得這事的主要責任不在我,而在于我們老爺甄士隱。
首先,帶三歲女娃娃去到熱鬧之處,應該委派三兩個老成持重的人,尤其應該把這樣的重任交給有帶娃經驗的婆子,而不是交給我這樣一個單身男人。
其次,作為管理者,老爺應該了解我不是個能擔事的人,一旦出了事故,我既無方法又不敢擔責,當然只管自己跑路了。
所以,我覺得吧,我家老爺還是讀書把腦子讀壞了,只顧著跟讀書人交往,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才會做出把三歲獨生女交給我這樣輕率的決定來。
后來聽說甄家從丟了女兒之后,就一直災禍連連。先是家被燒了,搬到田莊去住,又逢“水旱不收,鼠盜蜂起”,只好住到岳父家去,卻被岳父哄騙,加上甄老爺“不慣理稼穡等事”,好好的一個望族,就這樣敗了,我家老爺也跟著道士出家了。
由此看來,脂硯齋先生說我是“禍起”還真沒錯,甄家的災禍是從我開始的,但卻不是因我而起。就是說責任不在我,只在我家老爺甄士隱。你說你明明是個住在俗世活在俗世的人,“十里街”、“仁清巷”都在提醒你這是個“勢利”的“人情”世界,你卻只想過神仙般的生活,不與俗人交往,只交往讀書人,結果不知俗事、不明俗理、不慣俗務,就只能被俗世所毀滅了。
只是苦了我家英蓮小姐,那么可愛漂亮而又嬌生慣養,不知道她流落到了何處。只希望她能遇到好人,能夠被善待,也就能讓我稍微安心了。
奉勸世之讀書人,莫讀成我家老爺甄士隱這樣,百無一用,不但害了自己,還害了家人。也希望世之女孩兒,莫遇到甄士隱這樣對女兒毫不用心的爹,否則就如我家小主子英蓮一樣,一生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