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飲食要忌口,飲食和中醫的聯系
中醫忌口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周代《周禮天官》記述了宮廷有“食醫”掌飲食宜忌;春秋戰國時期《論語鄉黨》記載了孔夫子的飲食原則之一是“不時不食”;《黃帝內經》最早論述了飲食禁忌的理論問題,《靈樞·五味》中提出“五禁”觀點: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闡述了食物性能“氣味學說”劃分了人的體質,探討食性與體質的關系,不同體質的人飲食忌口內容不同。
“忌口”就是飲食禁忌,中醫認為,五味忌口對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有重要作用。疾病不注意忌口會加重病情,服用藥時不注意忌口,藥物可能與食物發生某些物理或化學變化,可使藥物的效價降低,甚至還能增加毒性。飲食禁忌的原則主要來源于《內經》,后世又不斷充實和發展。《內經》講“忌口”,就是按照食物的性味而定的。
夏季熱邪挾濕,忌油膩、生冷之類,宜甘寒、清淡為主;長夏熱盛,忌食滋潤、溫補之品,防脾之運化受阻,使濕困脾胃;秋季燥易傷肺,忌食辛,辛味發散,大補之品,多食更易助燥傷肺,宜多食滋陰潤肺之品,如梨、芝麻、蜂蜜、甘蔗等;冬季寒邪盛,忌食寒涼之品,以防傷陽,宜適量溫熱性食物。
凡體質偏熱者,尤其是發燒、急性炎癥者,應忌食熱性食物,以免“火上澆油”,宜吃寒性食物, 稱為熱癥寒治;凡體質虛寒,特別是患胃寒、哮喘等癥者,應忌食寒性食物,可進食熱性食物,以溫補寒。忽視食物的性味,不但食之于身體無益,而且會引起“上火”或“舊病復發”,導致并發癥等不良后果。另外食物的味,一嘗即可分辯,日常飲食中的五味調配得當,可增進食欲, 有益健康。但飲食五味不能偏嗜,如有太過或不及,必然會造成臟腑的偏勝偏衰而產生疾病。
忌口一詞,多出于傳統中醫師之口,有些人視為金科玉津,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人卻不以為然;還有的人認為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忌口之說由來已久,歷代中醫都很重視忌口,具體地說,忌口分為:“因病忌口”、“因藥忌口”、“因時忌口”和“因體型忌口”。
(1) 因病忌口:《內經》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有關飲食的禁忌問題,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腎病忌甘苦等。后來人們又從實踐中進一步總結出,糖尿病忌糖、忌鹽;還有腎炎病人,浮腫病人忌鹽;肝炎、肝功不全病人忌酒、忌食脂肪食物;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癥患者忌高蛋白;胃腸疾病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2) 因藥忌口:中藥與食物雖同出一源,但它們所含成分不同, 其性味與藥理作用也就各異,若配合不當,則會降低療效或失去療效, 甚至會增加中藥的毒性反應,所以中醫也有用藥禁口的主張。
(3) 因時忌口:依據中醫“天人合一”,人體也是一個小天地的理論,用藥忌口,不僅要辨證,同時還要因時,比如春季多濕,忌寒濕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熱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食損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涼之物。
合理進食,以食物的“五味”對人體進行調節,對處在疾病中的人來說是非常有益的。而如果不懂得“五味”的特性,隨意進食,不僅對身體無益,反而因為食物性味與五臟相抵,產生危害。因此,在生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五味”與“五臟”的關系,了解病中飲食的禁忌。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五臟分屬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相克的關系是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而五行與五味的對應關系是金味辛,水味咸,木味酸,火味苦,土味甘。
五行生克是中國醫學中的傳統理論,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以,如肝屬木,辛屬金,金能克木,所以身患肝病的人就應該忌諱吃辛味食物,如黃黍、雞肉、桃、蔥類等。同樣,咸屬水,心屬火,水能克火,所以心臟不好的人就應該忌食性味咸的食物。以此類推,有脾病的人就應少吃或不吃酸味食物;有肺病的人就要忌諱吃苦味食物;而腎臟不好的人則應該忌諱吃甘味的食品。
食物性味與飲食禁忌
《彭祖攝生養性論》中說:'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甘多傷腎,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反過來,也就是說,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點酸;腎虛的人不能多吃甜
食物 ;肝血不旺的人,少吃點辣;心有問題的,咸味食物一定要控制住。
酸多傷脾。酸能補肝,但過多的酸味 食物 會引起肝氣偏勝,克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脾主肌肉,其華在唇,因而酸味的東西吃得 過量 ,嘴唇也會失去光澤,并往外翻。建議飯后容易消化不良,而且伴有大便稀、說話聲音低微等脾虛癥狀的人,少吃酸食。
甘多傷腎。甜味可以補脾, 過量 卻會引起脾氣偏勝,克伐腎臟。因為腎主骨藏精,其華在發,所以甜味的東西吃多了就會使頭發失去光澤、掉發。常會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的人,多有腎精虛的癥狀,建議不要多吃甜的
食物 。
苦多傷肺。苦味能補心,過多的苦食則會克伐肺臟。所以當我們吃入的苦味東西 過量 時,就會損傷肺的功能。肺主皮毛,苦東西吃多了,皮膚會枯槁,毛發會脫落。易咳嗽、咳痰的人,多為肺氣虛的表現,要盡量控制苦味
食物 的攝入。
辛多傷肝。過食的辣的東西會引起肺氣偏勝,克伐肝臟。因為肝藏血,主筋,辣的東西 過量 了,會導致筋的彈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就會易脆、易裂。所以,常出現面色無華、頭暈目眩、視物模糊等肝血虛癥狀者,應少吃點辣。
咸多傷心。咸味可以補腎,但這種 食物 吃多則會克伐心臟,損傷心的功能。心主血,咸味的東西吃多了,就會抑制血的生發,使血脈凝聚,臉色變黑。所以,常會出現氣短、心悸、胸痛等心氣虛癥狀的人,咸的
食物 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