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一部關于長壽的寶典(27)
湖南中醫藥研究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 譚電波研究團隊
【拓展】
經絡是什么?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通路。在古時候人們將身體上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因為這些大干線上有一些分支,在分支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支,古人稱這些分支為絡脈,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于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干,“內藏于府藏(臟腑),外絡于支節。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干前的任脈、軀干后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干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
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經絡對人體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
一、聯系臟腑,溝通內外
經絡具有聯絡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和四肢皮膚等組織器官通過經絡的聯系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人體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離不開經絡的相互聯系。十二經脈及其分支等縱橫交錯、入里出表、通上達下,主要聯系了臟腑器官,而奇經八脈溝通于十二經之間,聯結了肢體的筋肉和皮膚,經絡的相互交錯使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的作用。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能將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將營養輸送給各個臟腑,《靈樞·本藏》中也指出:“經脈者,所以行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指明了經絡具有運行氣血、協調陰陽和營養全身的作用。
三、抗御病邪。保衛機體
經脈和絡脈密布于周身,也大大加強了機體的抵抗力,起到了抗御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在《靈樞·本藏》中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這說明了當疾病來犯時,經絡和衛氣發揮了重要的抵抗作用。
中醫說:
脹zhàng
脹是肉月旁+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麻má
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里一個林。怎么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么情況下會感覺麻了?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后,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么關系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那在中醫里,什么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匯聚,那到好。關鍵是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