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訴訟法解釋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司法公正的重要體現。只有堅持實事求是,以充分確鑿的事實作為判案的根據,用法律這個尺度來衡量,以法律作為定案的準繩,才能做到不枉不縱,公正無私,保證公正的審判。
本條的規定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1.以事實為根據,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切忌主觀片面性,依照法定程序認定案件的事實。
以事實為根據,一是要審查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二是對于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主動調查收集;三是對于作為認定事實根據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雙方出示,經過當事人雙方質證、辯論,由人民法院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以法律為準繩,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在認定事實的基礎上,以法律為客觀尺度來分清是非,確認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不能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也不能主觀臆斷,任意曲解法律為我所用。
總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相互聯系的。以事實為根據是公正審理民事案件的基礎,以法律為準繩是正確解決民事糾紛的依據,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準確查明案情,正確作出裁決,公正地解決民事糾紛,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利用虛假借條向法院提起虛假訴訟,具有惡意索取和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其行為涉嫌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