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總能聽到有人既氣憤又無奈地提出類似的問題:我的某某朋友或親戚,每年都堅持體檢的,都沒有發現問題,誰知道,最近卻發現有肺癌,還是晚期,手術都難做了!
也有人這樣說:我一直反對體檢的,有病就有病吧,這么多年沒有參加過體檢,不還是好好的嘛!還有人直接了當地問:體檢到底有沒有什么用處?為什么有些病查不出來?它只是醫院的創收項目而已吧?問題很尖銳,有的還包含著令人非常遺憾的現實,不由得醫生們不去思考,不去回答。
所謂體檢,是“體格檢查”的簡稱,是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輔助檢查器具以及實驗儀器設備等收集受檢者(患者或正常人)身體健康方面的客觀資料,并進行健康評估的過程。以往,很多人是在感到有明顯疾病癥狀后,甚至是實在“頂不住了”才去醫院。殊不知,許多疾病(特別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癌癥)在初期甚至中期都沒有任何不適,等到癥狀明顯后,往往已經發展到嚴重階段,治療效果就難以保證,甚至是遺恨終生。而體檢是主動對身體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的過程,不必等到身體發出明顯“頂不住了”的信號,就能及早地發現疾病隱患并及時阻斷疾病的進展。現如今,“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體檢,就是因應這種新理念的明智之舉。我們其實應該明確一個事實,對于“正常人”的健康體檢,與到醫院去看病的“患者”去做的疾病檢查并不是一回事!對疾病進行檢查,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比較精準而細致,會對疾病進行“定位、定量、定性、定期”的相對確切的診斷;而健康體檢只是一個初篩過程,并不知道有病,還是沒有病,相當于“撒大網”,所以,通常只會選擇一些能夠反映重要臟器功能且又簡便價廉的項目來進行。如果把這些“撒大網”式的健康體檢項目作一個梳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一般檢查:屬于最基礎的檢查項目,通常包括測血壓、聽心肺、查心電圖、觸診肝膽脾和淋巴結等,以大致判斷有無高血壓、心臟病、肺病、肝膽等臟器的疾病。2.化驗檢查:一般包括血分析(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分析、腫瘤標志物以及甲狀腺功能等指標,以判斷是否有貧血、感染、肝炎、腎炎、高血脂、腫瘤、白血病以及有無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3.影像檢查:在目前的健康體檢中已經必不可少,通常會包括胸部X線照片、B超(肝膽、脾、腎、甲狀腺等)等項目。然而,無論是自己主動申請體檢,還是工作單位組織的體檢,都只是優選了少數幾個檢查項目來做。即便是“土豪”按自己的要求設計了昂貴的“豪華體檢套餐”,事實上也不可能包含醫院所有的各式檢查項目!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體檢是不可能做到“窮盡所有項目”的,總是會有一些早期病變會被遺漏!何況事實上,有的人只檢查了“可憐的”幾個小項目,而且還不一定有針對性,有些早期病變被遺漏,當然也就不奇怪了。胸部X線平片,未發現病變
其實,體檢也是“技術活”,也需要有“設計感”。
上述的體檢項目,可以算是經過優選的基礎項目,建議各位受檢者都能夠認真地去接受檢查。除此之外,應該根據年齡、性別、職業等特點,再優選一些有針對性的項目,以提升檢查效率。而如何優選,建議可適當地與醫生朋友們溝通,讓他們幫助提出優選的體檢方案。比方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時,應該在做B超時增加膀胱、前列腺、子宮和附件等項目;有乳腺癌風險的女性應該增加乳腺鉬靶攝片、乳腺超聲等項目;有心臟疾病風險的在做心電圖的基礎上,有時可以增加心臟彩超等項目。如果是大齡的“煙民”或者是有其他肺癌高危因素的受檢者,應該將胸部X線照片“升級”為胸部低劑量CT檢查,才能防止漏診早期的肺癌。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醫學影像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納入健康體檢“套餐”的影像學檢查項目也日益增多,CT、MRI等以往認為是“奢侈浪費”的檢查項目也開始逐漸有針對性地進入體檢領域。可以預見,影像在健康評估方面的意義將越來越大,在體檢領域的作用也一定會越來越重要。胸部CT,發現早期肺癌
如果受檢者已經感覺不舒服,也就是說有一些癥狀或體征了,那檢查的目標就更為明確了。
這時的體檢就不單屬于“健康體檢”了,我們不妨參照“疾病檢查”的內容,請專科醫生“量身定做”檢查項目,才不至于遺漏早期甚至是中晚期病變。
肝內血管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