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地點:常熟方塔園
常熟的方塔園有著舉辦山茶花展的傳統,這在江南還是極少見的。因為山茶本就是一種極其常見的花,因為它的花期極長,甚至能在凜冽的寒風里盛開,而受到各大公園的青睞。
說到花展,自然會有一些不常見的品種,有的需要精心養護,自然不能隨手栽在地表經風雪的洗禮。
所以,這里的茶花,都是栽在花盆里,只不過茶花碩大,花盆自然也要大上幾號。
其實我原來并不是太喜歡這種花,總以為它在蠟質葉子的襯托下,即使開得很繁茂,也顯得有點單調。紅花雖然也要綠葉襯托,但如果綠葉太茂密,不免會有些喧賓奪主。
可是看到花展的山茶,我卻忍不住震驚了。
原來山茶花竟然有這么多的品種,有些花開得雍容華貴,有的則顯得清新脫俗,顏色也很豐富,除了常見的紅、粉、白,竟然還有淺黃色系的!
據說茶花的品種大約可以分為三大類十二個花型,《花鏡》里記載的茶花品種就有十九個:瑪瑙茶、鶴頂紅、寶珠茶、蕉萼白寶珠、楊妃茶、正宮粉、石榴茶、一捻紅、照殿紅、晚山茶、南山茶等。
對于一個門外女來說,這些品種我是無法與眼前這片茶花一一對號入座的。
事實上,隨著茶花的發展和引進,如今的茶花栽培品種,已經超過了兩千種。除非是山茶發燒友,想要辨明茶花的品種,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我也不費這腦子里,智商也不在這條線上。放眼四顧,每一株茶花,都開得風華絕代,每一朵茶花,都是美麗的代名詞,這就夠了。
喜愛武俠小說的人,大多知道茶花的珍品“十八學士”,即使到今天,也是人們喜愛的茶花品種。
其實,十八學士并不是金庸先生描述的,一棵茶花上能開出十八種不同顏色,這“十八”指的并非顏色,而是花瓣的輪數。
這個品種的山茶花朵結構很奇特,由大約70-130多片花瓣組成六角塔形的花冠,層次分明,排列有序,雖然有粉十八、、紅十八、白十八三個色系,但都是單色體系的。大多有十八輪,其實還有超過十八,達到二十多輪的。
由此可見,《天龍八部》里的十八學士,是虛構出來的一種山茶品種。
如果不是確信這是山茶花展,我會以為誤入了牡丹王國,因為有的茶花,其花瓣邊緣有著牡丹花般的皺褶,而層層疊疊的花瓣輕薄得可以透過太陽的光線,內緣甚至像花王那樣會有幾個旋,分明就是雍容姿態。
我看了一下山茶的名牌,發現還真有叫“賽牡丹”的。其花朵雖然不如牡丹那樣大,但其花型,卻真有花王的神韻。
盡管這里的茶花色系也以白至深紅的居多,但這顏色從深到淺,本身就包含著無數的可能性。白色的不用說,雖然它是一種至純的顏色,但如果花色里少了它,就如同國畫里少了留白,不免會覺得美中不足。
如果白茶花能夠開得層層瓣瓣,那清純中帶著雍容的氣質,就撲面而來。這種氣質,一般的花朵是難以駕馭的,我原以為只有牡丹才能夠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想到,山茶竟然也能夠用一朵重瓣花來詮釋。
粉色就要豐富得多了,從淺到近白,至深到近紅,每一種顏色,都顯得十分嬌媚。
有的花瓣很薄,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透明了似的。而有的則頗具質感,帶著絲絨綢緞般的華貴。
紅色是山茶最為人熟知的顏色,可是花展上的紅,卻又并非千篇一律的狀元紅。朱紅、玫紅、緋紅……即使單瓣的筒形,也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至于黃色的茶花,就更讓人耳目一新,因為以前還從來不知道茶花家族里,居然還有這個成員。大約因為稀罕,所以最受游客追捧。
而復色的山茶,會讓人誤以為是月季,如同油畫家潑下的油彩,白和紅的不同組合,給了花朵們無限的可能。
有的是精致的條狀,大多以大紅為主色,白色只是在花瓣上把這些紅色分割開來。
有的則是塊狀,白色像是被不經意間打翻的調料盤,在花瓣上沒有規則地點染著。
有的則精心地排著陣型,一隊著白,一隊穿紅。有的呢,是由白和紅兩種顏色和睦共處,或從花瓣內緣由白向紅過渡,有的則是由紅向白過渡。
當然也有粉紅和大紅的復色,這些花朵的主色就不那么明顯的了?;蚴且约t為主,或是以粉為主,也或是平分秋色。
看完花展,我才明白在眾花爭艷的春天里,為什么山茶能夠艷壓群芳,躋身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列。
經歷了一冬的跋涉,才能夠讓人在春風中醉倒。人家名至實歸啊!
碧水流云楊柳岸,曛風塔畔數枝輕。
啼鶯爭樹憑春色,處處山茶處處英。
——七絕
自駕游:常熟方塔園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