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國醫學的角度來看,高血壓屬于“眩暈”范疇,一般分為陰虛陽亢和肝陽上亢兩種類型。前者多見于老年人,后者多見于青壯年。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在秋天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注意的是晚上一定要蓋好被子,避免涼氣侵襲。另外,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澡或是洗腳,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很有可能會引起中風。
中風是中醫的一個病名,它有幾個特點,就是起病急、變化快、癥狀多,似自然之風性,所以古人稱其為“中風”,或日“卒中”。但中風絕非外來之風,有些人認為平時開空調或是不小心被風吹到就是“中風”是錯誤的,這只是中了風邪。中風是內因在起作用。中風患者以老年人為多,一般在生氣或情緒激動時最易引發中風癥狀,這是因為肝風內動,而中風病是肝風內動的一個極限,有時甚至還會導致死亡。輕些的也會導致渾身發顫、頭疼、吃不下飯。這是因為老年人的血管本就薄脆,內熱到了極點就變成了火,火炎向上,攜氣血沖向腦,輕則引起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高血壓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血管破裂,從而形成腦溢血、腦出血等危險,中醫則稱為中風中的“中臟腑”(中醫把急性中風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類,前者病情較輕,一般無神志障礙,僅表現為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肢體麻木;“中臟腑”發病急,病情重,除了口眼歪斜,還會出現神志不清癥狀)。可見,預防中風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并穩定血壓,而預防高血壓則需從清除內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