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侵略,燒殺搶掠,民不聊生。但這也激發了宋朝軍民的斗志,詞人們“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詩),因此,南宋初年,愛國主義成為詩詞創作主旋律。
今天抄一首戰神岳飛的詞--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釋
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祎飛升于此,后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崔顥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鳳樓龍閣,從字面意思看是,鳳住的樓,龍住的閣,這里指當時美輪美奐的帝京樓臺。
萬歲山,這是宋徽宗一大“政績”。還記得《水滸傳》上的楊志嗎?楊家將后代楊志運送花石綱(楊志是楊家將,乃后代小說家語,所謂綱者,原始意義就是打魚網上控制網的線,花石綱就是指運用奇花異石幾個船--一般是十艘般--組成的船隊),在運河里沉船,沒法兒,楊志就逃了,最終變成梁山好漢。宋徽宗作為一個藝術家,喜歡奇花異石,就要求全國向京城送,在汴京東北角建個園林,原來名字叫萬歲山,后來改名為艮岳(艮,東北之卦也。因其在汴梁東北,故稱艮岳)。這園林里面全國各地的奇花都栽了,奇石都運來了,珍禽異獸都放養了,宋徽宗可以在里面看花鳥,看奇石,賞艷花,寫詩做畫。但就為做這個,逼得不知道多少像楊志之類的傾家蕩產。當靖康之變時,還沒等金兵打進來,憤怒的老百姓先沖進去把這個園林砸的砸,搶的搶,毀掉了。
珠翠,指艮岳里奇珍異卉。也有一種解釋說是指美麗的宮女。兩者都說得通。
蓬壺,蓬萊,是古代傳說中的渤海中三個仙山之一。這里指皇宮。
郊畿,京畿一帶,就是京城的四周。畿,國都附近地區。
請纓,就是請求得到命令。這含個典故,《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意思是說,終軍這個人被西漢皇帝派去出使南越,終軍說,愿意接受一條長繩子,把南越王綁到朝廷上來。終軍請纓,后來成為一個典故,比喻主動擔當責任。纓,本指系帽的帶子,后來也指長繩子。
銳旅,精銳部隊。
一鞭,出自《晉書·劉琨傳》。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后以為爭先的典實。也泛指先行。如葉劍英《憶秦娥·祝科學大會》:“追科學,西方世界鞭先著。鞭先著,宏觀在宇,微觀在握。”
試翻譯如下
遠望中原,荒煙籠罩下,有許多城郭。想當年,多少鮮花、柳枝掩映多少華麗的樓臺。有奇石異卉環繞的萬歲山、如蓬壺仙山一樣的宮殿,歌舞不斷,一派升平氣象。到如今,胡虜鐵騎踐踏京城內外,蕩起的風塵是那樣地讓人煩惡。
士兵在哪里?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敵人的兵刃。百姓在哪里?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尸首填滿了溝壑。悲嘆大好河山一如往昔,卻是千村萬戶人煙稀少,那樣地寥落。何時能有機會請得將令,鞭打快馬度過長江,一掃黃河岸洛陽城那中原地帶的胡虜。功成身退,再回來,我將繼續在漢陽的旅程,像神仙那樣騎黃鶴遠去。
賞析
岳飛在靖康之變后,率軍收復襄陽、鄧州等六州,想要繼續前進時,收到朝廷命令,讓他停止進攻。他回到漢陽,登上黃鶴樓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也是用了今昔對比,過去的中原繁華,與今天領土喪于胡虜、人民涂炭相對比。這與宋徽宗的今昔對比很像,但很不同。宋徽宗寫過去,那是親身經歷的富貴享受,故有“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這樣實寫的真切的繁華,而岳飛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生活(靖康之變前后,他還是個小官,雖然努力抗金,卻沒有指揮權,也沒有享受過非常富貴的生活。滎陽竹蘆渡那塊,他曾以一兩千人對陣金兵數萬兵馬,用巧計打勝仗),他回憶的過去,顯得有些空泛,雖然極力寫,卻沒有宋徽宗寫得真切,只是些空泛的詞匯。但他經歷了戰爭,更知道百姓生活的苦難,寫當下時,卻寫得更真切:“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讓人潸然淚下。但這時候的岳飛因抗金有功,剛被封侯,并沒失落,更有收復失地的遠大志向,所以,這首詞今昔對比之后,他就幻想著將來打敗金兵后的“幸福生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詩),駕鶴遠游,過神仙一樣的日子。這首詞從今到昔,再加到今,抒發愿望,更幻想未來,三個時空換中,把愛國激情寫得淋漓盡致。
岳飛武功好(史書上說射箭射得特別好,勁大還射得準)文采好(他兒子岳霜及孫子岳珂收集了他的文集,他的文章詩詞書法都不輸于當時的著名文人),但因為被殺后二十年,一直被當作反面典型,其詩文留存到現在的并不多。詞只三首,今天抄的是其一,另兩首比這首更有名,一個是《滿江紅·怒發沖冠》,一個是《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而《滿江紅·怒發沖冠》還有學者說不是他寫的。
那兩首詞太有名,不抄了。但我們得記住岳飛,他在民族危亡、人民涂炭之時,不顧身家,挺身而出,犧牲了自己,也犧牲了家庭(大兒子岳云與他一塊死,二兒子岳雷在流放中死了。前妻劉氏因為他去抗金不在家,就耐不住寂寞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