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回到了德里,印度的首都
一圈轉回來,我們突然覺得很累
來到城市,往往就是拉回現實的開端
這一日,我們棄掉了景點
想過一天印度人的城市生活
印度的周末,有一些小店會選擇性關門
我們起來吃個早餐,又睡了個回籠覺
臨近中午,拖拖拉拉出門
這像極了在成都的日常周末
其實印度沒什么兩樣
趕了個地鐵,去市中心
新德里現在一共有8條線,早晚依舊是不可避免的城市高峰
地鐵上都是雷同的畫面
低頭耍手機,是城市人的未來
去必勝客吃午飯
全是當地人
有年輕人出來約會的,有家長帶孩子的,還有朋友類聚餐的
吃一餐算是周末城市人外出的日常,人均45元人民幣,大家就聚在一起吹吹牛的悠閑
新德里的中心地帶是個老商業區
叫 康諾特廣場
有點像老式的春熙路
低矮的門店和餐飲,一家接著一家
沒什么特色,顯得無比陳舊
附近有一個階梯水井,去那邊的當地小年輕居多
偶爾能看見幾個歐美老外坐在其中
什么也不干,就看著大家,靜坐體驗
包括我
坐在人群中,首都的印度人大概都是見過世面的城市人,再也沒有人會關心我這個白人,我就融在其中,竟感覺到如此輕松
很多看起來小鎮青年的人
到這里自拍,擺拍和錄小視頻
大概他們是印度的95后或者00后
從他們的著裝打扮舉手投足之間
再也看不到傳統的文化和信仰
有著都市人的節奏感和朝氣
他們不會在意有外國人闖入了他們的世界
該干嘛干嘛
在意的,是剛剛那張自拍拍得怎么樣,以及趕緊發到facebook
我坐在階梯上,觀察了身邊人20分鐘
孫老師去水井內部拍照去了
里面全是蝙蝠,我完全沒有辦法靠近
眾生相,一個古老處,是印度人的社交表演
本來今天想去錫克教廟宇看一看
這個教派的信徒很好辨認
當你看到印度人,用很復雜的頭巾把頭包起來,看上去還挺美觀,他就是錫克教信徒
這個教派在印度,其實很不受待見,他們被高傲的伊斯蘭教看不起,被印度教嫌棄,在夾縫中生存,卻還是保持一顆不爭不鬧的心
印度最棒的錫克教廟宇在阿姆利則
有鍍金的靠水建筑
當我們今天想去新德里的錫克教時
那個人來人往的場面
讓我們連相機都沒有機會拿出來
周末的信徒聚集,門口一直在布施冰水
我們在門口站了十幾分鐘
看見一個信徒親吻了下地面后默默的離開
沒什么奇怪的,只有我們看著會奇怪
沒辦法,只能去商業區看看
新德里最大的一個shopping mall
沒想到人會如此的多
他們的人多,是從一樓的化妝品到頂樓的餐飲,全是人擠人的景象
沒有商業廣場的秋瞇秋眼
大家都拎著購物袋走來走去
這是一個有線下實體繁榮感的城市
印度人對絕大部分公共場所都檢查的很嚴格
大概是因為有各種教派的共存矛盾
人進商場,需要查包和過安檢
車進商業停車場,需要打開引擎蓋和后備箱檢查
大家也不會覺得麻煩和抱怨
孫老師一直覺得
真正的佛系生活,是在印度
那種隨遇而安的感覺,是裝都裝不出來的
在我的觀察中,80%的印度人都很胖
尤其是結婚后的男女
那種胖,與歐美某些國家不相上下
所以我們一直覺得,健身行業在這里的潛力值得關注和期待
印度人特別喜愛吃甜食
不管男女老少
糕點,冰淇淋,油炸品,又以各種醬料糊糊咖喱、餅和米飯為主要飲食結構,吃素居多,沒有太多蛋白質的攝入,胖起來的體型是很可怕的
健身這幾年,我們一直對愛高糖高脂的小伙伴好言相勸
什么蛋糕,某些水果,碳水,火鍋串串燒烤……這些管不了嘴的生活模式,讓城市人越來越胖
而胖,主要是體脂率的不健康,是引發各種疾病的巨大潛在風險
尤其是女性,它成為許多不良激素發展的溫床
城市,不管是美國還是印度,它一樣有著發展里的自律崩塌
在印度做回一日城市人
無論是逛商業區,還是在商超地吃個飯
細細想來,會覺得特別無聊
看起來玲瑯滿目
其實背后存在著中產們的牢籠
總是在城市里被各種物質品包圍
也總是在互相比較的狀態里追逐
迷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我們總以為需要用寶馬車來武裝身份,需要用學區房來踏入更高的階級
但真正需要的,可能還是那個有定力的內心
是什么讓你熱愛
又是什么讓你不再計較
等我們賺夠了錢,就去尋找某地,放下一切
而那一天,其實永遠不會到來
很多的可悲處,讓我在印度看得更清楚
都說我去了一個假的印度
其實只有自己來了,你才會看到真假
再不堪,也有它不會消亡的文化
再多關于強奸和平民窟的新聞,也不會損傷那些歷史建筑中的一磚一瓦
事實是,往往只有理解了污垢,才能看到美好
大多的不快樂,都是事實與想象的錯位
不接納壞,如何養育好
這是城市人的追逐
當然還有城市里的遠方
完……
maybe再寫個實用彩蛋,給會來印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