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的16天
我和孫老師儼然一個排雷小組
關于來之前的迷惑不解或者危言聳聽
終于算有一些發言權
寫一個List,讓我們與這個國家之間
多一些了解
印度的安全問題
大家最懼怕的,就是社會安全
國內以及媒體宣揚的強奸之國
也許是有這樣的事在發生
但和空姐被殺的國內新聞一樣
這樣的事情到處都會發生
是一個概率,以及關乎自己作不作的結果
新聞和知乎里面的說法,往往是制造爆點的夸張,利弊總是參半,而人性中就是對恐懼本身的恐懼,喜歡放大某些點,自己嚇自己
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人都很友好,旅行地難免有那種想多賺你一點錢的小商小販,全世界都一樣
提前了解物價,保持警惕,和正常生活沒什么區別
防社會安全List
1、女生不要穿著暴露,不要想到熱就短衣短褲,女生不要穿短褲和背心兒招搖過市,保守一點比較好
2、不要老是有獵奇心理,什么想去印度的紅燈區體驗,晚上還要泡吧或者走無人問津的夜路
3、印度不管男女,都喜歡看你,這件事很正常,女生最好戴個墨鏡,盡量不要太多和男的有眼神交流,因為有些男的會認為你在回應他,是某種暗示,正常走你的路就行了
4、出門在外,多一點戒備心,不要覺得走到哪里都是朋友,有一些正常的感知辨別力
印度的飲食衛生問題
印度的臟亂差是很現實的
街上有很多牛和狗,所以動物的糞便就會防不勝防,這也剛好可以治愈國人走路耍手機的毛病
到處都有垃圾,需要自己有些心理建設,既然選擇了去印度,總不能祈求它像到處都一塵不染的日本
隨地大小便這種問題確實是存在,他們基礎設施太差,人口又多,沒有公共建設,憋得慌的人只能選擇野戰
而作為游客,基本去的地方都是景區、酒店或者飯館,這些地方的廁所,比國內干凈多了,一點異味都沒有,我們才是應該學習
當地人用手吃飯和擦屁股這種問題完全不值得探討,他們的飲食中大多是餅類,用手應該是流傳下來的習慣,上廁所的問題就更妖魔化了,我們隔著一層紙擦屁股也不見得干凈得多少,印度人也是要洗手的好嗎
都是心理在作祟,怪不得咖喱
防飲食、飲水及衛生List
1、飲水都買礦泉水,想喝熱水的話,也用礦泉水燒,不放心酒店燒水壺的,就自己帶一個便攜的
2、印度灰塵大,天又熱,路邊攤的風險也難免增加,你如果看到了真實的情況,可能也不太會獵奇的去嘗試
3、大部分本地餐廳都沒問題,不要過分緊張
4、漱口或者洗澡用自來水其實問題不大,我們都很適應,除了阿格拉當地的水源鹽度偏高,其他地方都很正常
5、陌生人的食物或者水,不要覺得盛情難卻,在不清楚真實情況下禮貌性的拒絕,先小人后君子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旅行態度
6、親測很多酒店的床單被套不是那么干凈,我身體容易過敏,有些地方一加上開空調我身體就癢,對于敏感體質的人,就自己帶床單被套或者旅行睡袋,干凈衛生也方便,大氣點的,我覺得完全沒什么問題,有問題都是心理問題
去印度的季節測評
印度旅行的旺季是10-4月,天氣不是傻起熱,一早一晚涼爽,比較適合人體感受
淡季是5-9月,從5月開始就是正夏天,溫度在40度均溫,而雨季是6-8月,蚊蟲開始會多一些
其實不管旺季淡季,都是個人的選擇,你不能說自己什么都想占盡
我們的旅行,最忍受不了的是人多,最不愛的也是湊熱鬧,喜歡大家放假我們工作,大家工作我們放假的錯峰,沒辦法,職業屬性以及個人選擇,所以大多時候,我們都喜歡錯峰的淡季旅行
個人建議,到印度可以選擇5月或者9月,這個時候沒有太多人涌入,價格各方面都很不錯,錯開雨季,不會影響感官,他們的街道只要下雨,可能就真的寸步難行
熱度可以忍受,只是需要做好防曬,帶好一個披肩遮擋,很好用
大中午日照最高的時候放棄走景點,回酒店睡個午覺或者找地方休息,抓住一早一晚的黃金光線時間,人也不算特別累
印度的旅行在旅什么
很多人會特別喜歡印度的人文,那確實是一種很當地的體驗
有人是打卡旅游團模式,就選擇那幾個大景點走走看看
有人是深度行走模式,會從北到南一個背包走天下
這都適合印度,也要看個人的認知和追求
我和孫老師是走的建筑行攝路線,我喜歡看有設計感的建筑或者歷史建筑,他喜歡拍照,所以目的很明確
我選擇的印度拉賈斯坦邦的精華以及阿格拉,把德里作為中轉地,舍棄了恒河邊的瓦拉納西,整個行程17天,中轉5個城市,路不趕但也不夠深入,屬于剛剛好那種,行程其實很中規中矩,只是四色城的順序和很多攻略不一樣
因為現在金城的機場開放了,節約了很多時間,所以覺得我這個規劃還比較科學
給大家參考
每個地方的目的地是提前有個預期的
根據到達的狀態和實際情況又有臨時的調整
完成度90%
當然,這是功課做得好
為了這個印度,我起碼找了各個平臺的大神,看了十幾萬字的攻略,才把東西南北和具體的安排細節搞清楚
還要感謝群主幫我微調了某一段繞路而印度,確實有他不為人熟悉的很多面
宮殿,城堡,教派,都是由獨有的文化而衍生出來的產物,迷人而異域,讓我們情愿忍受高溫,流汗不斷的奔到這些地方
但事實是,如果心態不好,或者對這樣的旅行本身不認可,那完全是種煎熬,因為一堆石頭面前,很多人其實并不明白那有什么看的
無不無聊,有不有趣,還是那句話,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就像今天我看到的一位旅行大神寫的,有些人走過萬里,歸來依舊是智障
旅行的意義,都是需要它后續幾十年的價值反撲,教會自己如何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只是想度假,我其實覺得宅在家攤尸,是最不累最經濟的方式
也或者,找個海邊,去砸幾天好心情
印度的交通
印度城市之間的交通,最有效的就是火車
但不能用中國的高鐵去對比,國情不同
現在印度人民已經不會扒火車了,也不會扯來掛起,起碼有五個人問過我這個現狀
傳說現在火車扒得最兇的是孟加拉國
不得而知
火車最便宜的那種硬座,沒有空調,和本地人擠,如果輕裝上陣或者天氣不熱,其實也沒什么,有一些條件的,就選擇檔次高一些的臥鋪,怕不干凈就自己帶睡袋,幾個小時時間,一會兒就過去了
火車票我沒有自己訂,想自己訂的網上都能搜到全攻略
我找的淘寶,每一程收個手續費,一個很好的店主,她還建了很多的群,讓我們增加一些交流,也認識了更多在印度旅行的大神,大家互通信息,也可以發帖結伴,還挺棒的
貼出來轉需
城市交通是以火三輪兒為主,小巧方便
大城市都可以用uber和ola,上手快,和國內一樣,只需要弄一個當地電話卡,選擇現金支付就行了
在國內怎么出門,在印度一毛一樣
太艱難或者嬌氣,可能還是因為語言和地方生疏問題引發的恐懼不自信
我英語很爛,孫老師英語也一般,但他比我敢說,再次哀怨下我學的啞巴英語
無所謂,邊走邊學這種野路子還是很磨練人的,何況現在翻譯軟件還這么發達
印度菜沒必要吐槽
印度的咖喱世界知名,糊糊狀食物是根據他們的現狀和天氣沿襲而來
我們都還挺習慣
只是沒有吃到新鮮菜葉子,上廁所很是艱難
我看有些不習慣印度飲食的人,會帶方便小鍋和方便面,買當地的蔬菜一起煮,也過得有滋有味
這種豐儉由人的模式,不值得花時間苦惱
更多關于價值觀的問題,也不能深究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你是怎么樣的人,就會有怎么樣的旅行
旅行穿搭look
這一次是第一次嘗試旅行博主的模式
很多旅行博主,會穿得很好看地旅行
她們并不是網紅的拍照打卡,也在用心體驗,精心準備,讓體驗之外還美美地出片
而我的第一次嘗試,前前后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旅行博主的努力讓我有了切身體會
我和孫老師,作為偽博主化身
每天七點起,一點睡,超長待機,隨行電腦相機一噗拉工作物件
絕對比上班和帶娃累
為了什么,大概就是為了不斷積累經驗,如何發現,如何創造,如何傳遞,如何分享
在這些過程中,它時時刻刻都與我們的工作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本就是商業的本質和價值
很享受它,所以并沒有覺得辛苦
一種態度,會讓旅行變得更加有意思
熱愛,終究是一切行動的基石
而關于穿搭,我第一次想給自己點贊
平時我的行李是最少的,這次為了穿搭,硬生生的塞了將近20套行頭
淘寶上現在有個專門賣衣服的定位分類,就是旅行服裝,高級點的是像貓力這樣的流量王,一般的就是民間淘貨店家
這個其實一定要先研究自己,再研究地方
想撿懶的方式,就會買回或者搭配一堆花花綠綠的衣裳,有時候顯得刻意和不高級
平時就要明白自己的身材是怎么樣的,揚長避短,不要覺得好看和喜歡的款式就買回來,那些我喜歡我做主的宣傳,都是營銷的模式而已
在審美這件事上,它真的還是有一些起坎標準
但是我,也是失敗得多,成功得少
多實踐,應該會更好
整個過程蠻有意思的,寫個list
1、知道自己胖瘦狀態和高矮問題,那種會顯胖的衣服,再好看都要舍棄掉,因為相機是個最真實的儀器,它只會把人拍胖,并不會AI美顏,靠后期,在旅行地拍攝基本不可能
2、不一定民族風、紗紗裙就是旅行裝備,而簡易的T恤配牛仔又會讓人淹沒于人群,我們喜歡雜志風搭配,所以選擇上棄掉了那種過于民族的模式
最好是根據目的地色彩,提前組合搭配好,明快的顏色容易跳出來,但是搞不好也會很土,淺色系的就需要輔助某些點綴物,或者有套系感,來進行穿搭
基本就是,生活中你怎么穿,旅行中就升華一下,還是保持自己的風格,會有不同的積累和成長
3、配飾的細節,尤其值得關注,比如耳環,手飾,項鏈,這個部分,維密有些宣傳片是超好用的比對打板,她們一般就喜歡普通的白色長裙,加一對夸張耳飾,整個就現代風和異域感頓生
4、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相信我,多琢磨衣品,可以給旅行加分
當然,平時不能放棄對老公的攝影培養,他們往往get不到女生想要的旅行照片是怎么樣的,需要業精于勤
人生嘛,處處都是學習
印度帶行李的好組合
印度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以為拖個箱子就萬事大吉,不適合這里
有一些街道,拖箱子你會覺得就廢了
還有像瓦拉納西,焦特布爾這些城市,比想象中難搞定
最慘的是火車站,沒什么電梯,上下穿行都是靠走樓梯,全部大箱子的話,就完了
我們裝了一個大箱,一個60升背包,一個20寸可以上飛機的小箱子,剩下的就是隨身的包或者相機包
一個隨身小箱子,簡直解決了很多大問題
比如我們掉了行李的那一天
幸好在小箱子中裝了一兩塊床單,還可以洗澡當浴巾應個急
電腦以及重物背著太重,也可以放進去拖著走
組合性和便攜度高,適合印度
給印度,多一點包容
這個國家,自古創傷累累
連最后獨立,甘地也是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來爭取
本質上,這不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
很多看起來的敵對
我覺得和他們的長相及穿著有關
都說人靠衣裝
印度人民,據說是帶有非洲的基因和血統,膚色黢黑,加上穿著上太像二流子,看起來臟臟惡惡的,顯得可怕
翻一下我們小時候的照片,也有些說不清的土渣洗剪吹,大致都是這個邏輯
他們大多在奔波生計
去到的都是旅行地,所以這個是當地很多人賴以生存的來源
外國人一個價,本地人一個價,主動找你要小費等等,這個都應該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區分
有時候遇上那種霸凌的,該高傲就要高傲
比如有些景區,他們會向外國人收取上廁所的費用,但是并沒有明文寫出來,我們就裝聽不懂,上了就走
有時候酒店的lobby boy幫你拿了行李到房間,就會一直等著你表示,我們基本會給10-50盧比,看那個現實狀況來定,因為有些地方讓你自己搬,確實很費勁,找棒棒兒也要錢不是么
而他們的文化教育和生長環境中,沒有儒家思想這個東西,所以相對來說,就不像中國人那樣的知道禮義廉恥
也就是,上一秒他可能想套路你,被你識破了,你還在那兒悶悶不樂,但印度人早就翻篇兒了,還可以跟你聊得很嗨
所謂的臉皮厚,我們覺得那不是個道德中應該有的,但是在印度人身上,whatever
尤其是普通的百姓,都是為了生計奔波,所以我們往往是本著互相理解的狀態去對待
當然這次也遇見了一個讓我們很不爽的突突車司機,就是那種典型話嘮一直像個蒼蠅在你耳邊叨叨叨,最后還要軟硬皆施地讓你去購物點,我們都覺得很煩,最后沖突了幾句也算了,為了幾十塊錢人民幣在異鄉打架過孽,其實非常不劃算
印度,有很美的建筑,只是他們疏于保護
印度,也有很好看的色彩,只是他們的環境有些堪憂
太多的偏見涌向了這里
也有太多的不公平在評論中發生
說三道四的總是沒有去過的人
判定的標準和思路完全沒有邏輯
其實心之所往,自己總是自己的領路人
這一行印度,竟變得如此圓滿和不舍
除了有點熱,我們也說不出太多毛病
享受旅行,真正的旅行
大野WLarge,希望就這樣淺淺淡淡地常伴你左右,還是那句話,下一次,你是否愿意與我遠行?
PS:如果,只是說如果,想組一個印度旅行分享會,收費的那種,100元以內,還加一些有意思的互動環節,不知道你是否愿意來參加?
留個言告訴我吧,感恩所有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