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體微生物的數量約是人體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而腸道微生物約占人體微生物總量的80%。腸菌動動小心思,人體健康大變化。
實際上,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就說過,萬病之源起于腸。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的原型始于中國古代,《肘后備急方》、《本草綱目》等著名醫書都有記載。
近年,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4000人死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因此,糞菌移植入選2013年美國《時代》雜志 “世界十大醫學突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影響2014年的十大醫學創新”。
2013年,糞菌移植被列入美國醫學指南用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治療(治愈率高達98%),從此不再是拿不上臺的偏方。
美國胃腸病學會及歐洲臨床微生物和傳染病協會分別于2013年和2014年將FMT納入復發性CDI臨床指南。《Science》和《TIMES》將FMT評為2013年生物醫學的十大突破之一。
潰瘍性結腸炎:維持11年的臨床緩解
1989年,Bennet等最早應用糞菌移植治療潰瘍性腸炎,患者維持了11年的臨床緩解和組織學愈合。
Borody等報道6例經FMT治療的UC患者,經過13年隨訪,結果顯示6例患者獲得臨床緩解且無復發,2例臨床癥狀改善,腸鏡下僅表現為輕微的慢性炎癥反應,該研究認為糞菌移植治療潰瘍性一定療效,且能維持長期有效性。
以上均為糞菌移植治療成人潰瘍性腸炎的療效分析,糞菌移植治療兒童潰瘍性腸炎療效如何呢?
一項研究報道了10例糞菌移植治療的7~ 21歲輕中度UC患者,接受新鮮糞菌灌腸(1次/d,連續5 d),78%患者FMT 1周內臨床應答,67%患者1月后仍維持臨床應答;33%患者1周內臨床緩解,且4周后仍維持臨床緩解。
克羅恩病:有效率高達76.7%
1989年,Borody等最早報道了1例經柳氮磺吡啶及激素治療無效的克羅恩病患者,經糞菌移植治療后獲得臨床及內鏡緩解,且維持緩解長達18個月。
2013年,國內報道1例合并瘺管形成的難治性克羅恩病患者經用糞菌移植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內鏡下黏膜均明顯改善,克羅恩病活動指數(CDAI)評分由537分降至62分。
Cui等報道30例難治性克羅恩病患者經中消化道途徑單次糞菌移植治療,1個月后臨床應答率為86.7%、臨床緩解率為76.7%,糞菌移植能夠快速且持續改善患者克羅恩病相關腹痛;
糞菌移植治療6個月后仍有60%患者維持臨床緩解,66.7%維持癥狀改善,提示糞菌移植有望成為難治性克羅恩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耐受的挽救治療措施。
美國洛杉磯西奈山醫院的一個教授,他曾經有一篇述評就提到,一些抗生素,比如說利福昔明這種抗生素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可以改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一些臨床癥狀。
另外,腸道菌群可以通過改變腸道神經內分泌以及黏膜屏障,或者是腦腸軸來改善 IBS 的一些臨床癥狀。
所以,腸道菌群的調節可以使腸易激綜合征的一些癥狀明顯改善,包括他的腹瀉、腹痛、腹脹癥狀。
2019 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在《Gastroenterology 》上發文提到,將 IBS 跟正常人相對照研究了以后就發現,IBS 中有一些腸桿菌屬跟乳桿菌屬是增加的,而糞桿菌屬、雙歧桿菌屬是減少的。
糞菌移植治療的安全性
多中心雙盲RCT研究結果顯示,糞菌移植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不良反應類型均無明顯差異,多表現為FMT治療后24 h內一些自限性胃腸道癥狀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瀉、便秘、發熱等,一般癥狀較輕,多持續2天可自行緩解。
有觀點認為這些不良反應的出現多為移植后的免疫應激反應或與原發病有關。也有研究表明,不同移植途徑可導致不同的不良事件。
但總體而言,IBD患者接受FMT治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但長期安全性尚不明確。
術前供者行嚴格的篩查、患者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可使FMT成為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
元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依托基因組學、微生物組學、生物信息學及各類疾病的臨床研究,為專業醫療機構及特定個人提供腸道菌群檢測、研究、制備、存儲、配型、移植及定植的微生態完整解決方案。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