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亦稱脊柱、脊梁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 7 塊、胸椎 12 塊、腰椎 5 塊、1 塊骶骨(由 5 塊骶椎合成)和 1 塊尾脊骨(由 4 塊尾椎合成)組成。 頸椎病癥狀體征: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
易發群體:
1.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人員:長期保持頭頸部處于單一姿勢位置,長時間低頭看書、坐辦公室致局部過度活動,損傷局部椎間盤、韌帶等,易發生頸椎病。
2.頭頸部外傷人員:頭頸部外傷并不直接引起頸椎病,但卻往往是頸椎病產生癥狀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造成頸椎管處于狹窄臨界狀態中,外加頸部外傷常誘發癥狀的產生,甚至癱瘓發生。再不適當的頸部按摩也常有癱瘓發生的報道。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4.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發病基礎。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 1 倍
頸椎病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根型頸椎病(50-60%)表現:
頸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 無力為主等病癥。
(2)椎動脈型頸椎病(20-25%)表現:
早期病癥不會很明顯,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呈現眩暈,以至感到昏天黑地;有時伴有頭疼、惡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癥狀。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3-5%)表現:
頭部病癥:頭暈,頭痛,頸后痛,耳聾,耳鳴等;
眼部病癥:眼瞼下垂,視物含糊,以至失明;
心臟病癥:心跳加速或減慢,心口疼;
四肢病癥:肢體、頭、頸、面部發麻或疼痛;
(4)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 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5)脊髓型頸椎病(10-15%)表現:
早期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后發展為行走艱難和大小便功用障礙,以至癱瘓。
(6)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頸椎病主要癥狀: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雙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癥狀。
一、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骨質增生】就是咱們俗稱的骨刺,它是指骨關節邊緣上由于長期慢性損傷引起的軟骨增生,開始是膠原質的,天長日久可產生鈣化。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在活動較多而且負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膝關節、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不是所有的骨質增生都疼,只有它刺激到周圍神經或者其他組織的時候才會有癥狀。
骨質增生引起的癥狀
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骨刺壓迫血管直接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壓迫到上肢和背部神經,會引起上肢無力、頸背疼痛,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壓迫到食管會導致吞咽困難。
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走路不穩,癱瘓、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后果。
二.頸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屬于沒有血供的組織,一旦受損,就幾乎不能自我修復。
椎間盤外面的部分叫纖維環,由致密的纖維組織和纖維軟骨組成;被包裹在中間的是髓核,是富有彈性的膠狀物,像咱們平時吃的果凍一樣。
在每個椎體的上下面,有軟骨板覆蓋,它與纖維環相連,防止髓核突入椎體內也防止水分丟失。
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可能會壓迫到周圍的血管、神經、組織產生各種癥狀。
膏藥治療原理:
頸椎間盤突出,膨出期髓核剛剛有點外走的意思,如果不加以防范,就會進入突出期,和脫出期。
突出期,髓核已經鼓了出來,只是還沒有沖破纖維環。脫出期纖維環破損,髓核溢出。在膨出期和突出前期,通過貼膏藥,軟化將要突出來的髓核,并讓纖維環吸收足夠營養保持健康狀態,進而抑制突出的繼續發展,從根本上消除頸椎的疼痛及其引起的壓迫。
突出后期和脫出期,膏藥通過藥力來軟化突出的髓核,消除突出部位對周邊組織和神經的刺激,消炎止痛,消除神經壓迫的癥狀。但是破裂的纖維環不能恢復常態。
手術是刮去突出部位,刮去還會長,復發幾率大,而且風險大,不如中藥,通過外敷膏藥徹底軟化髓核,沒有力氣外溢,強化韌帶,減少復發的可能。
三、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沖重力的震蕩,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于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后凸。 膏藥治療原理:
頸椎失去了彈性,頭部沖擊得不到緩沖,而且失去穩定性,脖子活動是非常痛苦的。這個問題光貼我們膏藥是不能使頸椎曲度恢復的,但是不貼他會疼,經絡也得不到疏通,經絡不通會疼,本身曲度變直頸椎也會疼,這是雙份的疼痛,不僅讓經過頸椎的經絡得到疏通,還能在借助外力恢復頸椎曲度的時候減輕疼痛。
四、頸椎韌帶增厚
是長期勞損缺少氣血滋養導致韌帶變硬,失去彈性,韌性,還有可能逐漸鈣化。容易導致椎管脊髓受壓迫,鈣化以后,吸收營養的功能變弱,營養供應不及時,鈣化還會繼續。膏藥作用在于軟化鈣化,增加韌性,滋養筋骨,及時供養韌帶,阻止繼續鈣化。通過持續軟化和營養供應能夠恢復韌帶原有的彈性。韌帶鈣化也會造成神經壓迫癥狀。平時也要避免頸部過度疲勞。
五、頸椎管狹窄
我們都知道,椎管里面是脊髓,它狹窄了就減少脊髓和神經的有效空間和血供了。一般會壓迫到脊髓所以歸為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椎管狹窄大多以四肢感覺麻木、刺痛為首發癥狀常從手臂部開始,逐漸加重,并漸出現雙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帶感,下肢出現如踩棉花堆的感覺,站立、行走不穩,步態沉重,起步困難重者出現下肢痙攣 癱瘓 便秘 小便失禁. 但患者頸部癥狀不如四肢嚴重,可能只有輕度的僵硬不適和疼痛不注意可能會產生誤診誤治。
六、頸椎包也叫富貴包,就是脖子后面的大包。分為三種:
第 1 種是最初期的增生,摸上去軟軟的都是肉
第 2 種是筋包,摸上去的手感是橡皮墊子稍硬,由于風濕寒堆積過多形成,多注意排濕排寒!第 3 種是骨包,摸上去的手感是皮包骨,由骨質變形引起,調理時間略長.
一般頸椎包是堵在大椎穴這里。大椎穴又名閻王奪命鎖,是人體的一個十字路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椎穴不通,堵塞 7 條經絡:1.督脈、2.膀胱經、3.大腸經、4.小腸經、5.三焦經、6.膽經、7.胃經
頸椎包會影響頭部供血,也就會和心腦血管有所聯系,頸椎也是淋巴液循環的畢竟之路,淋巴液不能正常回流到淋巴結和肝腎,進行解毒,血液和淋巴液都受阻,久而久之相當危險。同時頸椎包也可能壓迫神經,造成頭部,肩膀和手臂手的不適。膏藥就是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打通這個淤結的,這個淤結打開以后循環暢通,頸椎包隨之也就不見了。疼痛消失,頸椎機能正常。
七、頸部肌肉勞損
最輕微的一種病態,勞累導致的,脖子僵硬,酸疼等,膏藥可以舒緩肌肉緊張,消除疲勞,滋養筋骨,幫助損傷部位休息,最直接的給藥到患處,往往很快就能恢復常態。頸椎問題,多半和不良姿勢有關,要提醒顧客治好了自己也要注意保養。
治療:
1.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 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并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2.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
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3.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后,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說起牽引,就要介紹一下椎間盤的一位小伙伴,后縱韌帶,這位小伙伴像保鮮膜一樣地保護椎間盤避免它突出(其實它要比保鮮膜要靠譜很多),但椎間盤突出的時候把它頂松弛了,而牽引通過延長脊柱是它繃緊把椎間盤推回去,但繃緊后縱韌帶會更進一步造成它的松弛,就像拉長的保鮮膜很難回復到原先的長度,后縱韌帶也會越拉越松,椎間盤也會越來越突出,這就是為什么牽引可以一下子讓你很舒服但一次不如一次的原因
4.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癥狀,經常按摩和牽引,會讓組織松弛,降低穩定性,按摩有依賴,會越來越嚴重。脊髓型頸椎病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癥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5.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后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6.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癥狀,有助于手法治療后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癥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7.手術治療
嚴重有神經根或脊髓壓迫者,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8.中藥治療
中藥可舒筋活絡,祛寒除濕,消炎止痛,作用于軟組織的腫脹結節。
【日常保養】
①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后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③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④局部按摩:可于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⑤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于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⑥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并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⑦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⑧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⑨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后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頸椎 1-2 椎:頭痛、頭暈、頭昏,耳鳴
頸椎 2-3 椎:頭昏、咽部不適、后背酸脹
頸椎 3-4 椎:頸部疼痛、肩胛骨酸脹、肩關節障礙,斜頸,雙手麻木,牙痛,
頸椎 5-6 椎:頸、肩、上肢酸痛、拇指、食指、中指麻木,上肢外側麻木,
頸椎 6-7 椎:頸、肩、上肢酸痛、4.5 手指麻木,頸性癱瘓,心絞痛,心律不齊。
1、 頸椎突出/頸椎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沒有壓迫神經——僅僅頸椎疼
2、 頸椎突出并壓迫神經——胳膊酸脹、麻木、疼痛
3、 頸椎病——引起背部僵直
4、 頸椎病——引起肩膀酸脹、僵硬
★★★頸椎病務必要注意以上總結的日常保養,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
坐車時不要打瞌睡。并且在頸椎病早期j進行預防,頸椎突出最終壓迫神經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頸椎骨質增生如果不治療并預防,后期會引起頸椎椎管狹窄,嚴重的情況下只能手術治療,并且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