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本學期第一課《教師節》這一課在周四完成了教學,作為一個關于老師的節日,這一課還是很有教學意義的。完成教學之后,我發現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首先,在備課環節,本學期學生程度再次拉大,且課文內容逐漸增多,句子變長。我要求A類學生能認讀生字,辨析詞語,跟讀課文,描寫生字。其余學生能跟讀跟說生字,詞語,課文即可。由于學生程度差異過大,所以我對A類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
教學過程,我用學生喜歡的節日六一兒童節倒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后,先進行了詞語的學習,然后又進行了生字的認讀,生字的認讀根據學生情況不要求每個人都達到認讀。組詞也是在我的提示下開始有意識的組詞。在課文學習時,仍然是看圖說話引入,在的引導下讓學生觀察圖片,說出教師節是哪一天,既然知道了教師節,那教師節我們應該怎樣對老師表達自己的謝意,賀卡上寫了什么內容,以此來引導學生說課文內容。最后進行生字練習,生字難度變大,需要專門進行練習。
個別化教學目標:A類學生要求較高,生字三個中兩個會認讀,詞語能辨析,能在老師引導下說出課文。C類學生能跟讀生字詞語,課文,能指認圖片。
課后作業:A類學生能自己說出課文內容,指認生字,在輔導下寫生字“樂”,其余學生能跟讀課文內容。
在完成教學后我發現本科最大的內容就是句子變長之后,學生不能完整的說出句子,比如課文第二句”我送給老師一張自己制作的賀卡。”這種長句子在之前的課文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學生都能說出來“我送給老師一張賀卡。”但是當我想讓他們自己補充的時候,他們并不能將完整的將長句子說出來,仍然是“我送給老師一張賀卡”“樂樂自己做的賀卡”,會將長句子分開說,這是學習長句子的第一難關,本學期課文逐漸變長,句子也逐漸變長的情況下,長句子的練習必然要引起我的重視,要對長句子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在剛開始練習時可以不必非得要求孩子們按照課文上一字不差的說出,我們練習說句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只要孩子們能完整的表達出課文意思,這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個問題便是孩子們在說課文第一句“9月10日是教師節”時,總會丟掉一個“是”字,剛開始我會糾正。可是發現即使每次都糾正,孩子們還是會丟掉這個“是”字,后來我便反思,在之前的課文中有一句“八月十五中秋節”,孩子們應該受之前課文的影響,不自覺地會忘掉“是”。在沒有語病的情況下,我可以不糾正這個問題。
最后一個問題便是生字“樂”,這個字是要求會寫的生字,作為開篇第一個生字,難度便陡然增加,孩子們喪失了書寫的信心,之后每周我都要抽出一節課進行練習,幫助孩子們樹立書寫信心,不能因為變難而放棄。
作者:彭志爽
工作單位:鄭州航空港區益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