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醫,人人自醫
陽虛體質:是指平素有不耐風寒,喜靜不喜動的特點,發病后易致陰寒內盛,或邪從寒化更傷陽氣,或體內陰陽失調,易出現陽虛陰盛的體質。表現:形體多肥胖,形寒肢冷,面色少華,蒼白,喜食偏熱食物,舌體浮胖,多有齒痕,舌質淡,脈來遲緩或沉而無力,或見倦怠乏力,毛發易落,目胞色晦暗,時有清涕,唇色淡,小便清長或夜尿多,大便不實。
-----摘自《中醫基礎理論》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假設體內陰陽各50%為陰陽平和型體質,那么陽虛就是陽低于50%,陰還是50%,相對顯得陰多了。
因為陽主溫煦,主動力,所以陽虛人比較怕冷,容易感冒,不愛運動,其實想運動也覺得力不從心。
陽虛則陰盛,相對多余的陰并非人體所需的能夠利用的陰液,而是漸漸演變成里寒,受外來寒邪侵襲后,容易內外勾結而致陽氣更虛,體質更寒。
體型上肥胖和瘦弱者均有,肥胖者居多。但是手腳怕冷是一定的,并且臉色蒼白。上下眼皮呈暗色,也可見黑眼圈。
而以上只是陽虛人的大致表現,如果細細體察,還會發現同樣是陽虛,表現的偏向還是頗有不同。因為陽虛還要與臟腑相結合來辯證:
比如說心陽虛,則更多表現在精神方面,如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迷蒙多睡、懶言聲低等,有時惡夢鬼怪。如果心陽虛影響到了血液的運行,還會引起心胸憋悶、刺痛等。
再比如脾陽虛,則更多表現在消化道方面,如脘腹冷痛、泄瀉清谷等,還有水濕代謝功能不良,生痰成飲,或水泛肌膚為腫。
再比如大家熟知的腎陽虛,則表現在生殖機能的減退,如男子陽痿、早泄、精冷,女子宮寒不孕等,以及水液代謝障礙,發為水腫,或尿頻、尿閉等。
而脾腎陽虛又經常合而為病,互相影響,病機更加復雜。
飲食方面:
完全避開生冷食物。重點要溫補陽氣,比如可于膳食中適當增加牛羊肉、雞肉等溫性肉類,煲湯煮粥泡茶時加入黑豆、核桃、栗子、紅棗、桂圓、生姜等甘溫補陽之品。比如,韭菜子煮粥就是一道溫補腎陽的小食方。
另外可適當吃些辛辣助陽之品,如蔥姜蒜、辣椒、花椒、肉桂、茴香等很多廚房調料都是溫性的,蔬菜中韭菜、茴香菜也是少有的溫陽之品。
生活起居:
衣著方面全面保暖,不熬夜,不賴床,熬夜損耗腎精,腎精乃腎陰腎陽之生發源泉,清晨陽氣升發,賴床則阻礙了陽氣的升發。
陽光是最好的補陽之品,尤其是要多曬背,可以給督脈補充陽氣,督脈統領一身陽氣。
晚上睡前1小時可泡腳,有助于溫通經脈,潛藏陽氣。
運動方面:
增加運動量,以微微出汗最佳。千萬不要在晚上運動,晚上陽氣要收藏。也不要運動到大汗淋漓,會耗損陰液,長此以往會導致陰陽兩虛。
藥物調理(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比較常用的中成藥或經方有:針對脾陽虛的理中丸、小建中合劑等;針對心陽虛的桂枝甘草湯;針對腎陽虛的桂附地黃丸、右歸丸等。
平時可以用桂枝、桂圓、菟絲子、韭菜子等煎水代茶飲。夏日喝姜棗茶,既補陽又排毒。
市面上產品過分強調溫補腎陽,迎合大眾心理需求,殊不知真正適合直接溫補腎陽的人很少,很多人虛實夾雜,或者身體瘀堵厲害,一味溫補,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