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賀歲片《滿江紅》上映以來,票房一路狂飆,似乎你要沒看《滿江紅》,見了人都不知聊點什么,因為討論這部電影已經成了熱門話題。
褒貶不一。有認為因喜劇演員加盟而情節搞笑不夠嚴肅的,有認為抵達了懸疑巔峰而氣貫長虹的,也有人認為影片將岳飛的《滿江紅》普及到老幼皆能吟誦,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
不斷有人提出,“全軍復誦”的《滿江紅》,并不是岳飛所寫。
其實在影片上映之前,質疑聲音就一直存在,認為岳飛沒有寫過這首《滿江紅.寫懷》,是后人所寫。原因是岳飛的第三個兒子岳霖臨死時,把為岳飛伸冤一事交給兒子岳珂。岳霖一生致力于為爺爺伸冤平反,他將爺爺岳飛的詩文、事跡成《金佗粹編》。這本書成為后來岳飛故事的藍本。如果沒有岳珂,《說岳全傳》等就無從談起。但《金佗粹編》中并沒有這首詞。這首詞最早出現的時間是明代。“賀蘭山缺”并不是岳飛在東北抗金之地。賀蘭山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金國的黃龍府在俺們吉林這旮沓,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這是岳飛孫子岳珂所書小楷,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看來岳家人文武雙全不是虛名。再以岳飛寫過另一首《滿江紅.登鸛雀樓有感》來看,以他的才華和情懷,是能夠寫出這樣一首詞的。
紹興八年,岳飛還軍鄂州,到黃鶴樓登高北望,填了這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電影里沒有出現岳飛,但處處都有岳飛。直到結尾,全軍背誦《滿江紅》,淚水打濕了我的眼鏡。
我背《滿江紅》時在讀初一。不是語文課文,是課外閱讀資料。沒有老師要求,但我們很多同學都會背。因為我們都是1980年代初聽劉蘭芳的《岳飛傳》長大的。元旦聯歡會上,我們班海鷹同學高唱一曲《滿江紅》,掌聲經久不息。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導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沒有瑕疵。當我知道,所有的鋪墊,所有的反轉,都是為了最后這首詞,為了它所表明的心跡和情懷時,我就忽略掉了那些瑕疵。
不是我有多寬容或者多盲目,而是那種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也絕不妥協的堅守,給了我們一種力量。畢竟,不是所有的時代都能是非分明,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不是所有的付出和忠貞都能得到及時報償。不是所有的理想主義都能自證清白并燭照他人。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誣陷忠良,栽贓加害,歷史上出現的還少么?
所以,我覺得其實岳飛有沒有寫過《滿江紅.寫懷》已經不重要了。千百年來,我們就是在岳飛的抗金精神感召下一次次熱血沸騰的。盡忠報國才使人生更有價值,忠勇和情懷蔑視權力并流芳百世,權力也真是盛極一時卻并不長久。
電影不是學術,而是藝術。張藝謀是以一部影片向偉大的精神致敬。你要是覺得某些情節不夠嚴肅,甚至捧腹而笑,那也不過說明,偉大有時包含在笑話里,所以笑過之后的眼淚才那么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