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一、關于調息凝神
關于調息,老子在《道德經》第十章中講“摶氣致柔能嬰兒乎”,在第五章中講“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這些都是在講練功時的呼吸。
進入真氣運行法第三步,我們要調息,就是不再用自然呼吸的方法,而必須改為腹式呼吸。因為絕大數人的自然呼吸是胸式呼吸,當時也有人他的自然呼吸就是腹式呼吸。
其實人年齡越大,呼吸線越短,到臨死了,就是抬肩膀用喉頭呼吸了。所以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踵是腳后跟的意思,太極拳講用腳后腳跟打人,也是這個道理。
有人問是順腹式呼吸,還是逆腹式呼吸?或者說是吸氣時鼓肚子,還是吸氣時癟肚子?不管是順腹式呼吸,還是逆腹式呼吸都可以,你習慣那一種就用那一種。這種腹式呼吸就好像丹田在呼吸一樣,非常的輕柔,幅度一定不能大,開始調息時會覺得氣不夠用,會頻率很快,這是正常的。慢慢地,你的任脈疏通了,你的氣沉到丹田了,你腹式呼吸的頻率也慢下來。
關于凝神,張三豐在《道言淺近說》中說:“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于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丹田),乃曰凝神。”他還說:“凝神調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
這個凝神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觀點就是給自己一個正向意識。我們的做法和張三豐講的類似。我們在練功前,先兩眼內視鼻尖片刻,然后對自己說:“好了,我要開始練功了。”這些做法其實就是心理學的正向導引。我們有個學員叫劉惠婷老師,她是心理學老師,她睡覺不好的時候,她用心理學的辦法,睡覺前給自己說三句話,“吃飯就是吃飯,工作就是工作,睡覺就是睡覺”,然后她就睡著了。這就是心理學導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