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下肢訓練動作,其在每個人身上體現出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大家都知道,深蹲時膝蓋的朝向應與腳尖保持一致,但是在很多人身上,就出現深蹲時膝蓋內扣(膝蓋外翻)的現象。正確的深蹲時壓力本是均勻的分布在關節面上的,而當膝蓋內扣時則破壞了平衡,容易導致膝關節的損傷。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在每個人身上不盡相同,今天就來分析下深蹲時膝蓋內扣的常見原因。
所說常見的膝蓋內扣階段是在起立階段,但有些人在下蹲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為什么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你的踝關節靈活性不夠!
踝關節靈活性不夠,通常會導致你的足背屈角度(腳背與脛骨的夾角)無法達到深蹲所要求的那么小,那身體會怎么辦?要么不要蹲那么深,要么就讓膝關節向前的位移一部分轉換為向內扣的位移,這樣的確可以讓你蹲的更深,還能減少足背屈角度。
在深蹲時,教練或者其他人會再三提醒你腰背挺直,然而往往對于那些踝關節靈活性較差的人來說,蹲到一定深度會發現腰背弓起無法挺直,這是因為踝關節角度越小(蹲得越深),腰背更難挺直(也受伸髖能力影響,這里不詳談),但是為了讓腰背挺直,使膝蓋內扣、腳掌內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的,這其實是一種代償現象,并且除了蹲得更深,沒其他什么好處。可以做個小測試,你可以進行普通的全蹲(屁股坐于小腿上)進行兩種實驗,一種是膝蓋與腳尖保持同方向,另一種是膝蓋內扣,對比下來是不是發現后者比前者腰背更容易挺直?
但改變踝關節的靈活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動作的改變上來解決這一問題:第一個是放寬站距,第二個是墊高腳跟。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降低對踝關節靈活性的要求。
另一種現象就是髖內收肌過于緊張,其拮抗肌髖外展肌過于薄弱,長期這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就并不是深蹲時膝蓋外翻了,而是平時也存在這類現象,也就是常見的X形腿,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放松髖內收肌,另一方面還加強髖外展肌的鍛煉。
最為為常見的膝蓋內扣現象是出現在起立階段,多數情況下只有一個原因:重量過重!而重量過重導致的膝蓋內扣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腿部、髖部肌肉力量不均從而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另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習慣性發力造成。
髖部、腿部肌群的力量一般情況下不會完全均勻。在重量沒有超過肌力較弱肌群的承受范圍時,動作尚且能夠控制,而當重量一旦超過肌力較弱肌群的承受范圍后,為了蹲起這個重量,身體能怎么辦?必然是借力,比如髖部肌群力量不足會造成膝蓋不穩定,大腿內外側肌群力量不均時,膝蓋同樣會不穩定,不穩定的情況下會造成借力,借力會造成不穩定,這是相互的。
而人體發力有個習慣,那就是如果在力量跟不上的時候,會把發力集中在重心的垂直線上,那么膝蓋內扣就很容易發生,這讓很多人大腿內側肌群過于活躍,長此以往,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必須立即加以改正,不然會成為習慣,也就是第二方面,但是有些時候習慣性的發力問題本身不是肌肉力量問題,但長期的作為會導致肌力不均,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
有一種說法是說膝蓋內扣的原因是因為是髖外展肌過弱,從而深蹲時不經意的膝蓋內扣,其實道理差不多,很多情況下并不是說髖外展肌過弱,而是髖內收肌(處于大腿內側)過于活躍。
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重量來避免借力的發生,然后循序漸進;但是上文已經提過,時常會有習慣性的發力發生,那么有種方法值得一試:彈力帶抗阻深蹲(如下圖),即把彈力帶或者皮筋繞于雙膝處,深蹲時對抗彈力帶向內收的力,可以有效改正習慣性膝蓋內扣的現象,也能加強髖外展肌的活躍性。
負重訓練前,一方面必須先學會并控制動作的相對準確性,另一方面必須先激活、平衡自己的肌肉,不要盲目負重,如出現問題,必須及時修改以免錯誤加深。
........
更多干貨,請關注:
頭條號:SHAPELINE健身
微信公眾號:shap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