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談詩和遠方,只是應該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無趣,這樣為生活奔波的每一步才更有力。
人到中年,我變得喜歡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晃蕩。
我尤其喜歡穿梭在老城區,新建的城區,閉上眼睛也能想得到,不是高樓就是大馬路和漂亮的綠化帶,并沒有多少接地氣的東西,所以我總是把自己扔到老城區或城中村去,那才是一座城市的人間。
我居住的廈門,老城區主要分布上輪渡、廈門港、中山公園一帶,包括鼓浪嶼,這些地方也是我最喜歡晃蕩的。一個人把心靜下來,慢慢地走,東看西望,常有一些新奇或意外發現。
比如有一次在中山路一帶晃蕩的時候,我發現一條叫“暗迷巷”的小巷,呵,很有意思的名字,我在想,看著這個名字,走這條小巷的人大概總會多留個心眼吧。
還有,有一天在晃蕩時也不知怎么走的就走到一處讓我大吃一驚的地方,眼前出現一塊巨大的被磨得光亮的大石頭,在它上面還建著一座八角亭的小廟。
后來一查才知道,這是廈門一塊著名的石頭,叫“趨尻川石”(磨屁股石,尻,讀kāo,指屁股末端,尻川,閩南語“屁股”的意思,這塊石頭因小孩子常在上面戲耍磨破褲底而得名)。
人到中年,多數人都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這些意外的小發現,算是讓自己的生活不那么乏味吧。
現在流行窮游,通常的理解,所謂的窮游就是用最少的錢玩最多的地方。很多年輕人甚至把它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事實上,中年人也可以窮游,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晃蕩,就是一種特別好玩的窮游啊。
把自己生活的地方當成旅行目的地,走出家門就是旅行,是不是比窮游更省錢?對于中年人來說,需要的只是心態的改變。
到了中年這一坎,大多數人的生活已經相對一成不變了,平常的生活,活動的范圍不外乎幾條路幾間小店以及一處棲身之地,很多離你很近的角落,可能你很多年都不曾涉足,甚至不會留意;不少相識的同僚故人,哪天突然遇見或想起,才驚覺已是歲月遷延,春秋幾度。
是不是這樣?
所以,換一種活法,或者說改造一下已經成為習慣的活法,時不時給自己一次機會,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晃蕩,用過客的眼睛看看熟悉到已經視若無睹的每一個角落。
只要改變一下心態,做起來就容易。
我現在就經常這么干,幾乎每周都會把自己無目標地扔到廈門的哪個角落,走到公交站,隨意上一輛公交車,有時坐到終點站,有時中途下車,然后開始晃蕩。
管它有沒有收獲,反正我把腳步留下了,至于走過的路會給我什么,它們愿意讓我走過,已經足夠。這句話是不是有豁達的味道?
現在還流行4個字:詩和遠方。
其實“詩和遠方”是一種虛擬或者說想像的存在,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心境,就是到了天堂,也如同地獄。
沒錯,詩和遠方是一種心境,不是意境,更不是實際存在的情境。
人到中年,一切都現實而具體,多數人已經恥于談論詩和遠方這種虛無飄緲的東西,因為已經沒有年輕時那種向往的感覺了。
恰恰是這樣,詩和遠方反而離中年人最近,為什么?過了做夢的年紀,體驗了人生的蹉跎,對人對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這時候,詩和遠方已經在你眼前,無非是你愿不愿意擁抱它。
擁抱它,我們自己就是詩和遠方;無視它,我們也不會失去什么,就是生活無趣了點而已。
詩,柴米油鹽就是詩;遠方,心遠地自偏。
我們不談詩和遠方,我們只是應該讓自己的生活少一點無趣,這樣為生活奔波的每一步才更有力。
年輕的時候曾經北漂,那是2000年的時候,25、6歲的我在北京漂了2年,那2年,故宮、長城、天壇等等很多標志性的地方,我都沒去。
為什么?因為我覺得不急,以后有的是機會,結果是到如今20年過去了,我還是沒去,而且已經離開了北京。想去這些地方,除非專門旅行,否則極有可能這輩子永遠不可能去到那里,可我曾經跟他們比鄰相處。
年輕時,不懂得到過的每個地方有可能都是此生唯一的一遭,所以總是擦肩而過。
如今人到中年,有些道理懂了,才知道應該多走走看看。
人到中年,為什么要多走走?為什么要把走出家門當作旅行?
① 省錢。
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晃蕩,你只要付坐公交的一、兩塊錢,如果出門直接步行,還可以把這一、兩塊錢省下,要是走到口干了,買瓶礦泉水,要是自己帶著一大壺水,那就更妙。你看,幾乎不用花錢,你就給自己安排了一次窮游行程。
② 說走就走,到處都有風景。
根本不用做什么準備,下班、周末或者節假日,甚至外出辦事都可以四處走走看看,你會發現,你每次看的人、事、物都會不一樣,都有不同的風景。
③ 釋放壓力。
這點好理解,也最有意義,人到中年,壓力如影相隨,這是別人沒辦法幫我們釋放的,我們只能自己調整,多外出走走,就是最好的方式。
④ 鍛煉身體。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走走的運動強度不夠,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先不說達不達得到,先想想我們當中有多少人,一天可能連1000步都走不到,,爬個幾層樓就氣喘吁吁,辦公椅、沙發、手機占據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走出去,就算運動強度不夠,至少是對應該有的正常活動的恢復。
⑤ 一種樂趣。
說多走走是保持一份對世界的好奇心可能太矯情,把多走走當成一種樂趣,讓生活不那么一成不變總是可以的。
肯定有人會說,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晃蕩,這是老年人干的事啊,等退休了再來不遲。
不對。
老年人的晃蕩,是為了消磨時間找人嘮嗑,中年人是為了更有力地負重前行。
所以趁著還沒老,趕緊走起,中年小伙伴們。
走出去,就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