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館陶公主,就基本了解了漢武帝的上位史以及漢文帝到漢武帝時期之間的皇權斗爭。
公元前180年陳平、周勃、劉章合力誅滅諸呂之亂,清除了呂后的外戚勢力,隨后迎立代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的母親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妃子,后來被劉邦納進宮。薄姬有個弟弟叫薄昭,曾掌握過一定兵權,在漢文帝繼位初期發揮過不小的作用,不過因犯罪被漢文帝派人勸說自盡了。
漢文帝劉恒立的皇后是竇氏,長子劉啟立為太子,也是后來的漢景帝。次子劉武受封為梁王,也十分受竇皇后溺愛。劉武在文化界頗為出名,“梁王畫閣中天起”的典故就出自他。長女劉嫖,也是漢景帝的姐姐,下嫁給一個不出名的堂邑侯陳午。后來劉嫖被漢景帝封為館陶公主,陳家也因為館陶公主的運作而官運亨通。
接下來是漢景帝劉啟的情況,他立的皇后是薄氏,為劉邦的薄姬的遠房侄孫女,因無子被廢。之后栗姬上位,他的兒子也是長子的劉榮被立為第一任太子。栗姬在后宮中的政敵是王夫人(王娡),也就是漢景帝皇十子劉徹,也就是后來的漢武帝,按輩分漢武帝得管館陶公主叫姑母。
至于漢景帝的皇九子中山靖王劉勝(劉備先祖)、皇六子長沙定王劉發(東漢光武帝劉秀先祖),與本文無關略述。
以上便是本文涉及的重要人物之間的關系。
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到了漢景帝時期該改口叫竇太后了。這個竇太后十分偏心,一直溺愛梁王劉武。早在漢文帝時期她就一直想讓漢文帝改立劉武為太子,但因為不合宗法規定未能得逞。另外一點就是因為舅舅薄昭的死,漢文帝的內心還是比較忌憚外戚勢力的,總體上還是偏向壓制竇氏的勢力。
到了漢景帝時期,竇太后還在一直慫恿漢景帝改立弟弟劉武為太子。不過漢景帝也不傻,直接裝模作樣地當著劉武的面說要把皇位傳給他,但實際目的是讓朝中大臣知道,讓大臣們自動站出來反對。
結果盡管竇太后的外戚勢力比較強大,但朝中正直的大臣卻屢屢跟她對著干,梁王劉武的太子之位一直未能得逞。其實這個梁王劉武還立有軍功,功勞很大,勢力也著實不小,對漢景帝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氣的,梁王劉武一直沒能爭到儲君之位,竇太后的眼睛都瞎了。
當然了這個階段館陶公主基本兩邊都不得罪,混得風生水起,給陳家爭得不少高官爵位。館陶公主的影響力,也漸漸顯露出來,而她本人也逐漸產生了野心。
館陶公主知道誰主政誰的權力最大,所以她開始巴結起弟弟漢景帝起來,給他進獻了很多美人。但這個行為不免讓栗姬嫉妒,生怕這些美人影響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跟館陶公主結仇了。
不過館陶公主開始還不知道,還想著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跟栗姬進一步拉近關系。結果被栗姬冷冷地回絕了,館陶公主從此也跟她反目了。
但館陶公主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隨即開始琢磨怎么報復栗姬。忽然有一天,館陶公主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廢掉太子劉榮。于是乎計劃便開始了,館陶公主在宮中找了一個幫手,先是將女兒陳阿嬌嫁給劉徹,與王夫人(王娡)攀上關系。王夫人(王娡)、劉徹也因此跟栗姬、劉榮母子結仇了。
當然這還不夠的,館陶公主還找了母親竇太后與弟弟梁王劉武這對母子幫忙,畢竟他們也想廢掉太子劉榮,好讓劉武有機會上位。
前面說過館陶公主進獻美人給弟弟漢景帝,姐弟倆感情增進了不少;然后栗姬因為嫉妒,又引發了漢景帝的不滿。這樣一來,漢景帝也站在館陶公主這一邊了。
王夫人(王娡)、劉徹是第一梯隊的盟友,竇太后與梁王劉武是第二梯隊的盟友,漢景帝是第三梯隊的盟友,加上館陶公主自己以及夫家,總共是四個梯隊勢力,你說栗姬、劉榮母子怎么可能敵得過?可想而知,不久之后劉榮被廢,栗姬也被漢景帝冷遇了,最后氣死了。
不過誰來繼任太子,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儲大戰。
扳倒了栗姬、劉榮母子,竇太后自然是高興的,因為梁王劉武終于有機會了。但是漢景帝與朝中大臣不樂意啊,繼任人選還是得諸位皇子當中選擇。
這個時候的館陶公主既是劉徹的姑母,又是劉徹的岳母,親上加親,自然是站劉徹這邊的。漢景帝一看劉徹表現也不錯,自己的親姐姐一直待自己不薄,所以內心是更偏向館陶公主的意見。后來漢景帝又跟袁盎商量,意見也差不多,于是立劉徹為太子這件事就這么定了。
但竇太后、劉武母子卻不干了,他們不方便遷怒館陶公主,就只能找袁盎出氣,于是派刺客把袁盎及其支持者十多位給刺殺了。不過袁盎等人畢竟是朝廷命官,漢景帝也不可能放任不管,找到證據后準備要拿梁王劉武治罪。
這個時候竇太后與劉武都慌了,趕緊去找館陶公主幫忙。館陶公主入宮親自幫忙請罪,才勸服漢景帝寬恕他們。不過竇太后從此認命了,劉武的太子夢也徹底告吹了。但無論如何,竇太后還是耿耿于懷,一直未能原諒兒子漢景帝與孫子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繼位后,館陶公主因為擁立有功,權勢進一步增大,其女陳阿嬌也被順利地封為皇后。應該來說,館陶公主是這三場爭儲大戰最大的贏家。其秘訣大概就是善于審時度勢,巧妙周旋于不同勢力,縱橫捭闔獲取最大利益。同時又多方投資,能及時更換陣營,最終立于不敗之地。
相比之下她的妹妹絳邑公主嫁給周勃的兒子,夫家勢力明顯要強大很多,但絳邑公主最終卻因為夫家獲罪而失去封爵,沒有那個富貴命。不過話說回來,周勃這些舊臣是漢文帝重點打擊對象,實際權力斗爭才是絳邑公主失去封爵的根本原因。她如果有館陶公主一半懂得把握局勢,也不會這么慘。
后來陳阿嬌因為沒有子嗣被漢武帝嫌棄,最終被廢。但漢武帝與館陶公主之間的關系總體上還是不受影響的,即便后來陳午死后,館陶公主養了一個男寵董偃,被朝中大臣參了一本(尤其是東方朔),漢武帝仍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館陶公主死后一度留下遺言,想跟董偃合葬,也是十分大膽,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她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
館陶公主可以說是漢武帝劉徹的貴人,幫助他上位功勞最大,這份恩情漢武帝自然不會忘記,所以才會縱容館陶公主種種不合規的行為。館陶公主可以“為所欲為”,本質上還是贏得皇權斗爭的結果,實際是利益交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