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格爾木7月7日電 (孫睿)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7日正式宣布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2014年10月可可西里正式提出“申遺”申報,這塊4.5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為何要“申遺”?
可可西里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這里的聞名于世,是從藏羚羊以及為了保護藏羚羊而組成的“野牦牛隊”的悲壯故事開始。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和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以及新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了中國面積最大的保護區。
據了解,目前中國境內有50處世界文化(自然)遺址和自然景觀。但素有“中華水塔”之譽的青海,是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卻沒有一處入列。
同時,可可西里保護區的各保護站也面臨著設施陳舊,保護手段亟待更新的現實問題。
“可可西里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被譽為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組書記布瓊說,這里有很多動物植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布瓊介紹說,可可西里至今還保存著完整的藏羚羊的遷徙,而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瀕危大型哺乳動物之一,這些都滿足世界自然遺產標準。
此外,“申遺”帶來最直觀的就是促使可可西里保護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根據官方披露,青海省先后投入資金8000萬元人民幣,開展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環境綜合整治和保護管理設施建設,提升了昆侖山口、不凍泉、五道梁等服務區和五大保護站點周邊的環境。
記者日前在可可西里索南達杰保護站看到,為“申遺”擴建后的保護站面貌一新,新增和擴建了展示館以及供游人休息的青年旅舍,很多自駕游的游客在此停留拍照、參觀。
“索南達杰保護站擴建讓可可西里宣教功能進一步加強。”可可西里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嘎瑪才旦說。
同時,青海省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立法實施《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該《條例》明確,在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內開山、采石、取土、采礦等破壞自然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責令恢復原狀,并處以十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于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款。
而在可可西里自然遺產地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的則面臨處以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對我們來說,‘申遺’成功是繼藏羚羊成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后又一件大事。”布瓊說,“通過‘申遺’,可以進一步深化對可可西里的保護,喚起更多人關心和參與到對可可西里的保護工作當中,這也是‘申遺’最大好處。”(完)
責任編輯:劉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