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達(Ronda)位于安達盧西亞大區馬拉加省西北部腹地,是個人口僅三萬多人的小鎮,早在羅馬帝國時代為了抵御強盜的掠奪,整個老城就建立在懸崖之上。現在龍達已經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會迎來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
龍達最著名的景點是龍達新橋,這座橫跨艾爾塔霍峽谷、高約百米的石橋建于1735年,它將龍達的老城和新城連接起來了。在許多西班牙的宣傳品上都可以看到這座橋的身影。
羅馬帝國時代,人們歷盡艱辛登上高聳的懸崖峭壁,山頂地勢平緩,視野開闊,易守難攻,峽谷里水源豐沛,食物充足,適于生活,于是便在此安營扎寨,逐漸形成了龍達小鎮。
斗牛是西班牙最受歡迎的運動,也是勇敢者的運動,龍達有座傳統古老的皇家斗牛場,非常出名,現代斗牛的方法就誕生于此。
斗牛學校門前的兩尊雕塑是非常著名的斗牛士,這里是現代斗牛士前來朝圣的的地方。
斗牛場邊有個氣宇軒昂的公牛塑像,這種血統純正的北非公牛,野性十足,生性暴烈,血液中流淌著不馴服好斗的本性。龍達的出名正是得益于這種傳統的斗牛文化。
每年在這里都會舉辦著名的斗牛活動。走進斗牛場耳邊仿佛就響起了整耳欲聾的喧囂聲,斗牛士機智勇敢,展示著高超優雅的斗牛技藝,與兇猛的公牛展開了生死搏斗,那種剛烈與柔美的結合點燃了整個斗牛場。
小鎮的中心索科羅廣場就在新橋邊上,周圍是小鎮行政機構和一些商店,廣場很小,也就兩三個籃球場大小。
從新橋上往谷底看,百米深淵還是令人心有余悸的,橋與懸崖的完美結合給人以驚心動魄的壯美之感。
懸崖兩邊有很多風格各異的建筑,形成了令人享受的人文景觀。
這里風景絕美,峽谷、河流、紅土,綠樹,藍天、白墻、古跡、人文與自然的契合,身在其間其樂融融。
照片中的拱橋是建于十七世紀的龍達老橋,老橋規模比新橋小很多,也容易被游客忽略。
拱形柱長廊
離新橋不遠就是菲利普五世之門,這里以前是通往城鎮的必由之路,順著石子路往下走百米就是老橋。這段景物最有歷史的滄桑感。
在菲利普五世之門附近有個觀景臺,可以眺望小鎮和山谷的風光。
沿著小路可以走到埃爾塔霍峽谷的谷底,哪里植被茂盛,又是一番風景。
走下峽谷仰視大橋,氣勢非凡,如果能在傍晚,當夕陽把大橋涂上金色,那景色會是多么美麗壯觀呀。
在小鎮路上不要走得太匆忙,靜靜地你會發現很多令你心曠神怡的地方。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在龍達居住,在這里創作了《太陽照常升起》和《喪鐘為誰而鳴》,他對龍達偏愛有加,在描寫斗牛士的《死在午后》中,他寫道:
“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話,龍達是最合適的地方,整個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風景……如果在龍達度蜜月或私奔都沒有成功的話,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揚鑣、另覓新歡好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