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國銘律師 (專于商標犯罪與商業秘密犯罪研究辯護) 132 2944 8174
商業秘密的價值性可以體現在經濟價值與競爭優勢,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商業秘密的價值性問題,今天我們再以一個案件為例,簡單談談價值性中的競爭優勢。
商業如戰場,在具體的商業項目中,客戶的交易需求、特殊偏好、實際驗收標準、價格承受能力,往往是極為重要的核心信息,往往需要在長期的商業合作、商務談判、市場調研中才能獲得,也是商業主體爭取競爭優勢、成功獲取項目的關鍵。而對競爭優勢的判斷,在于權利人本身能夠憑借擁有該項商業信息,從而在行業內占有優越的市場地位,然而,正是侵權人使用該項商業信息,導致優勢地位被重組。
以案發于佛山的一起案件為例,A公司指控朱某利用任職期間,采取非法手段,秘密竊取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部分銀行賬戶資料以及增值稅發票等財務資料,A公司的客戶香發現其公司銀行賬戶被泄密,立即通知A公司減少30%的業務量,并向A公司要求索賠人民幣35萬元。因此,A公司認為朱某作為A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其任職期間,秘密竊取原告的財務資料,惡意侵犯其商業秘密。
該案中,A公司請求保護的商業秘密包括財務報表、客戶銀行賬戶資料。因此案件爭議焦點是A公司主張的相關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法院認為,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系其內部財務報表,與其提交給相關行政部門公示的企業年報信息(含簡要的企業資產狀況數據)不同,其詳細反映其某一特定時期的具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相關公眾通過公開渠道難以獲得,且上述資料可以為A公司加強管理、改善經營提供依據及參考,也能為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貸款決策提供信息。而A公司的銀行賬戶資料(中國工商銀行回單/外匯會計憑證、中國建設銀行電子匯劃款補充報單、佛山農商銀行委托銀行批量轉賬申請書、進口貼息事項申請表)反映的是A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銀行賬號、開戶行信息,雖不為該行業相關公眾所知悉,但單憑上述銀行賬號及開戶行的信息(未涉及資金、經營、交易等深度信息)亦難謂可給其帶來競爭優勢,難以認定其具備商業價值。
結語:掌握客戶的核心需求、特殊偏好,能夠使得競爭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低的代價在競爭中把握機遇,成功獲得合作機會。可是,如果該商業信息是簡單的、無須付出一定代價的,即使其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基于其無法被企業運用于商業社會,無法參與競爭,也是不能帶來經濟價值與競爭優勢,則不能認為該信息具有價值,并不能認定構成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