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國內發動機廠商,如果濰柴認第二的話,其他廠商認第一之前還真要仔細掂量掂量了。
當然這不是家哥一個人的說辭,濰柴發動機的好口碑的由來已久,也使其成為眾多卡友“覬覦”的卡車配件之一。
家哥很好奇,這樣一個在“文革”期間被重點打擊過的“重災戶”,怎么就成了現如今擁有黃金動力鏈、旗下發動機銷量突破56萬臺的國際化企業呢?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嘮嘮。
○ 圖丨再悄悄告訴你們,濰柴也是第一家把廣告打到法拉利F1車身上的中國企業
老牌國企與小青年
1946年,濰坊柴油機廠(濰柴前身)誕生在當時深受戰火困擾的膠東根據地,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前線運輸彈藥糧食。
○ 圖丨濰柴的老廠房
1977年12月22日,是譚旭光第一次進入濰柴的日子,那年他16歲,是個名副其實的小青年。
○ 圖丨青年譚旭光
我覺得吧,彼時的譚旭光根本不會想到,多年以后帶領濰柴重整旗鼓并走向世界的那個人會是自己。
敢闖敢拼“譚大膽”
1987年,濰柴組建了銷售外貿科,譚旭光在里面擔任業務員。
“當仁不讓,爭創第一”的性格不僅讓他擁有了“譚大膽”的外號,也讓他幫濰柴在1988年和1991年先后爭取到了,獲批為擴大外貿自主權企業和進出口自營權企業的資格。
1991年,譚旭光被外派到印尼,據說那一年為了升遷,他去了最荒涼的小島,鉆了最深的船艙,什么臟活累活都干了。
○ 圖丨青年譚旭光
1992年12月23日,31歲的譚旭光回國出任新成立的山東濰柴進出口公司總經理。
從1987年到1997年,從事外貿工作的十年,讓譚旭光給濰柴帶來了30萬美元到6000萬美元的業務增長額。
○ 圖丨譚旭光開拓海外市場
“從事外貿工作十年”這個知識點大家記一下,我后面還會提到的。
黃金動力鏈如何形成
上面帶大家簡單了解了一下濰柴以及譚旭光的歷史,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來談談濰柴黃金動力鏈的“三板斧”是如何煉成的。
如果問起大家卡車三大件都是哪些?相信很多卡友能夠異口同聲地回答出來:發動機、變速箱、車橋。
濰柴之所以能夠盤踞國內卡車動力市場領先位置多年,靠的就是手里的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這三張王牌。
至于為什么稱為“三大王牌”,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能讓你明白:任何一家企業,只要買來濰柴的“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再找個信得過廠子焊個車架、安個駕駛室,一輛整車便能下線。
○ 圖丨濰柴動力系統總成
下面我們就分別了解一下濰柴的“三大王牌”。
發動機
1983年12月17日,當時一機部六局下屬的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與奧地利斯太爾-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簽訂了《重型汽車制造技術轉讓合同》。
“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旗下工廠有:濟南汽車制造廠、陜西汽車制造廠、重慶汽車制造廠。
○ 圖丨斯太爾91系列自卸車
根據合同,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可以享用斯太爾91系列重型汽車的整車制造技術,這其中還包括斯太爾WD615發動機、伊頓變速箱、斯太爾車橋等關鍵總成技術的引進。
既然是聯合引進,那大家的分工肯定都有所不同:
發動機由濟南汽車制造廠旗下的濰坊柴油機廠生產;變速箱由陜西汽車制造廠負責生產;車橋則在濟南汽車制造廠、陜西汽車制造廠、重慶汽車制造廠都有生產。
注:濟南汽車制造廠:重汽前身;濰坊柴油機廠:濰柴前身;陜西汽車制造廠:陜汽前身
可以說現在各大巨頭都在當初的技術引進中分得了不少好處,而這個分工安排的知識點也請大家記住,下面我還會提及這個伏筆。
靠柴油機起家的濰柴,在率先享用到國外先進柴油機技術后甚至不惜和老東家重汽鬧翻。(這部分內容在之前的重汽濰柴恩仇錄中有提及)
○ 圖丨濰柴順利實現月產千臺WD615發動機
當然,濰柴的膨脹當然也是有原因的:濰柴的生產設備在當時是國內一流,加之這國外柴油機技術給其他廠他們也琢磨不透啊。
1998年1月15日,濰坊柴油機廠與德國道依茨股份公司合資組建了“中德合資濰坊濰柴道依茨柴油機有限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給了濰柴膨脹的資本。
注解:道依茨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內燃機的企業。
○ 圖丨濰柴道依茨柴油機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 圖丨濰柴道依茨柴油機生產車間
濰柴發動機深得人心的歷史原因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情況,而剩下的變速箱和車橋就要簡單的多了。
○ 圖丨濰柴發動機產品
變速箱、車橋
為什么說它簡單?因為全部都可以由一場收購來定奪。
2005年3月,湘火炬集團公開招標掛售的消息被釋出,濰柴搶先重汽將其收入囊中。
有人會說了,不就是一家做火花塞的公司嘛,濰柴本身就是做發動機,通過這樣一次收購來降低后續生產成本很正常啊,火花塞廠怎么又跟變速箱和車橋車上了關系呢?
○ 圖丨濰柴旗下火炬火花塞產品
開始寫文章之前,家哥也提出過相同的問題,可是翻過資料后發現:譚旭光除了野心大,這個人也非常可怕,并且是那種有勇有謀的那種可怕。
○ 圖丨百度百科截圖
根據百度百科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法士特公司是由陜齒總廠和湘火炬聯合成立的,換句話說就是:不僅是湘火炬,法士特也成了濰柴的戰利品。
○ 圖丨法士特齒輪與漢德車橋
成為戰利品的遠不止這兩家公司。
我們把時間撥回幾年前,2002年9月19日,湘火炬與陜汽聯合組建了陜重汽;2003年3月23日,濰柴與陜汽共同投資組建了漢德車橋。
○ 圖丨漢德車橋官網簡介
這么一捋下來我們可以發現,濰柴只通過這一次收購,就間接控制了陜重汽和法士特,再加上自己投資的漢德車橋,直接就打通了發展重型汽車的產業鏈。
至于譚旭光的目標為什么是這幾家公司,大家只需要再回想一下當年有哪幾家工廠瓜分了斯太爾技術應該就能瞬間明白過來。
譚旭光不過是把當初分出去的東西又給回收攥到了自己手里。
○ 圖丨譚旭光
對湘火炬的收購,讓濰柴實現了從單一發動機企業到動力總成系統提供商的轉型,換個說法就是改變了濰柴的命運。
二次創業 邁出國際化步伐
2007年8月2日,濰坊柴油機廠正式改制為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意味有著60年歷史的濰坊柴油機廠,正式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
○ 圖丨山東國資委文件
如果你要問我他們要創什么業,那我肯定會告訴你是造車!
在整合完當初分散的“三兄弟”后,濰柴的黃金動力鏈已經初具雛形,但即使手握這樣的底牌,濰柴想要實現造車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個時候,譚旭光當初點滿技能點的外貿天賦終于派上了用場。
他深刻的意識到,國內環境不行的話,就一定要借助國外先進技術來實現濰柴的造車大業。
○ 圖丨濰柴部分外貿合作動向
師夷長技以制夷。一直靠別人的東西肯定是沒前途的,濰柴在走國際化路子的同時也在不斷夯實自己的業務能力。
○ 圖丨獲獎證書
2013年1月18日,濰柴開發的《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技術一出,意味著濰柴填補了我國自主研發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的空白,同時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圖丨濰柴“英致”發布會
2013年12月26日,濰柴發布輕型車品牌“英致”,涉足此行業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整車試水吧。
○ 圖丨濰柴產品發布會
2015年1月7日,濰柴推出了WP13發動機,成功將國產重型發動機帶入了13升機的新時代。
家哥有話說
從2006年締結“國際化戰略聯盟”開始,譚旭光想帶著濰柴進軍國際市場的念頭就沒有變過;而2013年的輕型車試水,也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濰柴想要成為整車廠的想法,也許未來,我們能看到掛著“濰柴”牌的卡車在路上行駛。
○ 圖丨濰柴集團最新戰略規劃
當然這不是家哥一個人在意淫,以上兩個觀點,我們多少可以從其官網以及譚旭光本人在活動上的發言看出端倪。
○ 圖丨譚旭光
“我們將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受社會尊敬的國際化企業,而不是一個投機趨利的國際化企業,是一個受全世界尊敬的國際化的強企。”譚旭光說。
○ 圖丨濰柴官網截圖
前面家哥也說,譚旭光是個有勇有謀可怕的人,現如今的他執掌多家商用車企業,未來譚旭光究竟能否重塑商用車市場格局?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