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人群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是不開口講話的,沒有口語能力的自閉癥孩子,未來生存更難,因為講話是一個人的社交需求。對于自閉癥的康復來說,率先發掘他們的口語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1、多種形式介入
雖然我們的教導是為了達到自閉癥患兒語言康復的目的,但是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康復不一定完全通過語言課干預進行教導康復。在進行語言康復時,可以同時根據每個自閉癥患兒的特長進行個別化教育。
以游戲法、音樂課、體療課、美工課等各個方面的教導同時進行。讓自閉癥患兒通過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感悟語言交流的目的。從而全方位,多維度地提升患兒的交流能力,尤其是語言交流的能力。
2、社交導向結合
對于自閉癥患兒來說,接觸到越多的人,對他們的語言康復越有利。“無情感則無交流”,讓孩子多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和不同的人說“您好”,不同人的回應,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因為孩子可以感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聲音語音語調、不同的面部表情,慢慢體會打招呼這一簡單交流的社交意義。
3、事件與語言結合
如果只是使用抽象的詞語去教導兒童說話是很困難的。應該讓孩子觀察到更具體的實物,注重“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閉癥患兒更快地理解詞語所代表的實物。
語言的學習不是突然間蹦出來的,而是整個系統的一個中樞過程,在語言出現前,需要以實物去培養孩子想表達、想說話的欲望,然后再對應腦部的各種感覺,最后用嘴巴等發音器官,再加上非語眼的動作行為手勢等身體語言結合起來,才能說出話語。
比如,帶孩子看日出,“眼見為實”配合語言引導,加深印象,理順邏輯關系,把日出和太陽升起來了等一系列實物和語言信息,結合影像放入記憶庫,多次引導后,讓孩子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
4、日常生活訓練原則
課堂上更多的是技巧方面的訓練,或者功能方面的提升,自閉癥孩子的語言掌握和使用,最終要還原到社交場景,才能真正靈活地把我,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并且跟隨他們的興趣去引導語言,
比如有的孩子對廣告語感興趣,有的更喜歡強化物,有的喜歡畫畫,音樂或著其他,那么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利用廣告語設計社交情景,引導孩子語言表達交流;利用強化物設計游戲場景,引導孩子語言參與娛樂;利用畫畫的愛好,引導孩子用語言描述畫面故事等等。
日常生活訓練需要寬松和自然,語言的引導要逐漸體會,慢慢積累,切忌為了訓練而訓練,逼迫孩子到處趕場子,使得孩子產生應激,反而適得其反。
總之,在進行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康復時,教導者需要有耐心、根據不同的兒童本身的語言特征與語言障礙評估程度做出有計劃性、針對性的“因材施教”,策劃每個階段的語言干預重點和干預目標,康復前后再次進行語言評估與分析,以方便下一個目標的干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