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京博物館第23期。
我們上期一起看了幾件唐代的白瓷。唐代瓷業在前代基礎上有了大發展,南方出青瓷,北方出白瓷,南青北白,瓷器已經是普遍使用的日常器具。
到了唐代中晚期,另一種新型的陶瓷器誕生了,那就是如今聞名中外的唐三彩。唐三彩造型生動準確、色彩奔放熱烈。也許更能反映當時唐人的審美傾向。
今天我們就為你介紹收藏在日本東京博物館的多件唐三彩精品。該館瓷器收藏我自己認為以這部分最為精彩,希望你喜歡~
三彩駱駝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件三彩駱駝體型碩大,你可以后邊那位女生作參照物。
唐代雕塑受印度的佛教造像藝術影響頗深,而印度的佛教造像藝術又受到希臘、羅馬風格影響,一脈相承,故而唐代雕塑往往比例準確,形態生動,細節的表現具體而精確。從這件駱駝你應該就能有所體會。
有關印度佛教造像藝術與古希臘、羅馬的關系。你可以點擊下方鏈接回顧“喜歡博物館”往期的介紹。
三彩牛車-驅駕者
中國
唐代
7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件三彩牛車造型也非常寫實,為我們留下了珍貴史料。和我們現在對牛車的印象不同,在初唐,牛車是王室出行儀仗的中心,C位!
你可以細看這輛牛車的裝潢奢華,還有兩位胡人侍衛,規格很高。
三彩牛車-驅駕者
中國
唐代
7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到了中、晚唐,馬車逐漸替代了牛車,成為皇室出行儀仗的中心,這就和我們目前對馬車的印象接近了—馬車比較高級。
三彩駱駝(另一角度)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是上邊那件駱駝的另一角度,駱駝仰天長嘶,是絲綢之路上商旅的真實寫照,唐時通過絲路的貿易活動繁忙,于此可見一斑。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駱駝(細節)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駱駝(細節)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三彩文官俑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件是三彩的文官俑,真實反映了唐代的文官形象,寬額大眼,眉頭緊蹙,表情嚴肅,可能正在力諫。如此大體量的文官俑應該產于早期。
三彩文官俑(衣紋與色彩)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留意看他流暢的衣紋,非常明顯地繼承了健陀羅佛造像的技法。而衣服前襟恣意流淌的黃綠彩,則是唐代三彩藝術最明顯的特點。由于是唐代早期,籃彩還未被廣泛使用,所以這里只有兩彩。
三彩文官俑(面部特寫)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表情的塑造非常準確傳神,憂國憂民啊。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文官俑(手部特寫)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三彩鎮墓獸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三彩鎮墓獸,這與下邊那只是一對,這件是獸面獸身,下邊那件是人面獸身。
你可以觀察這兩件鎮墓獸,它們身上都匯聚了飛禽、走獸和人的元素,象征著它們有通天下地的神力。
三彩鎮墓獸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鎮墓獸是唐三彩中用于鎮守墓室最經典和生動的物件。
因為功能是放置在墓室內,守護亡者免受各種不明邪魅的傷害,所以它們都面目猙獰。
可以想象,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墓葬內那種獨特的環境時,對邪魅的效果不知道,但對人是一定能有恐嚇作用的。
鎮墓獸、武官俑(后期改成了天王俑),以及文官俑,是唐代高級墓葬內的鎮墓六人組,因為它們都是成對使用的。
三彩獅子
中國
唐代
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三彩獅子,因為和國外交流頻繁,獅子在唐代中國是能見到活物的,所以你能看到這件獅子的造型相對寫實而準確。反觀明代及以后的獅子造型,就越來越充滿想象力了。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貼花六葉盤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體量巨大的六葉形大盤,正中一個寶相花的貼花,整體效果立刻就顯得雍容華貴。
這件東西的原型是波斯的金銀器,這和上期介紹的那件執壺類似。因為絲路通暢,當時和波斯貿易往來密切,波斯頗多金銀器進入中國,當時很受貴族歡迎。
用三彩仿制金銀器,顯然是個價廉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更多人用上相對低配版。
這里補充一句,唐三彩在誕生初期是為了迎合時人的厚葬之風,多數作為冥器。但到了后來,海內外日用的市場需求出現,作坊就開始生產日用器迎合市場。當時的三彩日用器除了供內需,更有大量出口海外。從截止最近的考古資料看,中東、日本、東南亞,甚至非洲都有唐三彩日用器發現。
類似這件大盤這樣做工精致,通體施釉,燒成溫度高因而瓷胎緊致的器物,多數都是日常用具。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貼花六葉盤(側面)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貼花六葉盤(盤心的寶相花)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貼花六葉盤(積釉和支釘痕)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厚厚的積釉處可以觀察釉彩的顏色。另外釉下有細密的自然開裂,這是唐三彩鑒別的一個要點。
三彩貼花六葉盤
中國
唐代
7~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你應該能看到盤面上有三組支釘痕跡,這是當時的燒造工藝,用小支釘支起盤子燒造,這樣才能做到通體施釉。
支釘燒的工藝明顯提高了成本,有別于底部不施釉的低成本量產工藝,說明這盤子是一件高端貨。
此處請橫 / 側屏欣賞
三彩花紋盤
中國
唐代
8世紀
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這兩件盤子也是日用器,勝在率性自然的釉彩顏色,另外藍彩的出現意味這是唐代中晚期的產品。
和你想的可能又不一樣,唐三彩從流行到衰退歷經時間并不長,大概不超過100年,之后突然就進入了衰退期。而籃彩正是在衰退期前才開始運用的,因此有籃彩的唐三彩相對就少些。反映到后來古董市場對唐三彩的定價,有藍彩者價高,物以稀為貴。但如果從藝術成就的維度考慮,全盛期的三彩作品顯然更有藝術感染力。
今天先欣賞到這,祝周末愉快!
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系列
喜博隨意門-國立東京博物館-波斯 | 埃及 | 朝鮮 |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