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給教師的建議》56-60
第12封信
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
上周兩位老師到珠海參加教博會,回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吃的,還給我們帶來精神食量。她們用自己的勤學,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信息,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次教育盛世的魅力。
人的學習始終是這樣,一種是自身的閱讀和實踐,一種是外出的學習和思考。每一次老師們外出學習,我都非常期待他們回來的匯報,因為從他們的匯報中,我也能學習到很多東西,還能感受到他們學習的狀態,一段時間的精神面貌。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定要在校園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生活。的確如此,只要老師們投入到學習中去,收獲更多的東西,才能感受到學習的魅力。
第五十六條建議
讓孩子們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
書中提到的為什么孩子越到高年級越不會學習,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力訓練,也就是沒有進行足夠的的專門工作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是重復著別人的思想。他們的任務是識記、保持和再現。
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所以我們說小學學生的成績是具有欺騙性的。到了初中,并不是小學學習好的同學,就能會學習。那么,為什么小學學得好的同學,到了初中不會學習呢?看了這一條建議,我們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沒有讓學生發展能力,而是讓他們識記和再現的過程。
書中以詞語和兒童創作為例,要讓這些詞語成為學生的深刻個性的東西,就應該帶著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用詞語來創作。那么,帶孩子用詞語創作,就要交給孩子們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眾多關系。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觀察到現象,寫出來的故事,就是思維的結果。就是訓練學生的智力,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發展。
用現在時髦的術語就是要發展兒童的高階思維。我們現在的教學就是缺少讓學生思考的時間,缺少的就是安靜時刻,一堂課總是熱熱鬧鬧。學生可能從始至終就沒有思考過,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會思考,也就是變成了學段越高,學習能力越差。
第五十七條
帶孩子們做環球“旅行”
小學教師應當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由他們認識家鄉的田野和樹林而逐漸擴大到了解祖國以至全世界的自然界和生活。
以上這一句話是這條建議的開篇之言。通過旅行,了解世界各地的生活和自然界,這是多么美好事情。雖然這不是一種真正的實地旅行,但是通過這樣的一次經歷,一定會激發學生去看世界的興趣。
老師通過這樣的介紹旅行,不僅是讓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了解,更是對學生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又是學生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他們對祖國各地的自然景觀充滿無限的遐想和憧憬。
這樣的旅行,不僅看到了自然景觀,更是讓學生去關注世界各地的人生活狀況。了解了更多民族的生活習俗,了解世界各地的貧富差距,又讓學生懂得生活的不容易。這樣的旅行,不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嗎?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老師,都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把自己外出旅行的見聞與學生交流。我想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又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
第五十八條
“思維課”——到自然界去“旅行”
用記憶來代替思考,用背誦來代替鮮明的感知和對現象本質的觀察,這是使兒童變得愚笨,以至最終喪失了學習愿望的一大弊病。
書中用“生物和非生物”的教學給我們詳細解讀了大自然是一門非常好的思維課。但是,我在想我們的教學又該如何這樣完美地與大自然進行結合呢?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會有如此剛好的大自然現象可以觀察和運用。
這種思維課,包括前面第五十六條件建議也是一樣,都更適合我們的幼兒教育。因為幼兒園的教育,相比小學的教學更具有浪漫性。或者說,他們沒有考試的任務要求,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們做類似于“生物和非生物”的教學。
第五十九條
識字教學應該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
兒童識字是學習的一大關卡,有的兒童可以順利的通過,有的就表現得很吃力。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的建議,是與圖畫緊密結合起來。為什么是圖畫呢?
因為人類一開始就是從讀圖開始的,自然讀圖的能力就更強一些。在兒童看來,生字和拼音都跟圖畫一樣,都是一幅幅畫。所以,我們如果用圖畫的形式,來展開這兩個方面的教學,可能更受學生的喜歡。
溫州的林樂珍老師編的《胖園歷險記》就是利用圖畫的形式來教學拼音,而且她們在教學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就是一個很有力的證明。
第六十條
必須教會少年閱讀
蘇霍姆利斯基在本書中非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和作用,在前面一些建議中我們就已經談過這些問題。
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多的啰嗦,大聲朗讀、默讀、有表情的朗讀,每一個都不能忽視。一定要在小學階段,落實好這些任務。
這一次就分享到這,下一次共讀任務第五十六條至第六十條。
祝大家一周愉快!
與大家同行 周國平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