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朋友入園一樣去克服恐懼
——第4周給教師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新學期,女兒上初中,愛人到了私立學校帶寄宿班,兒子要上幼兒園,我感覺要過上一段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給孩子洗澡,睡前泡奶粉、讀故事成為日常,這倒也是幸福的。
最糟糕的是這幾天,兒子每天上幼兒園要哭一回,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未開學前,從兒子的各方面表現來看都比女兒要好,我以為兒子上幼兒園不需要哭哭啼啼了。沒想到依然是這樣,或許這是遺傳,我小時候上學前班也是這樣。
為了緩解這種情緒,我知道《故事知道怎么辦》,昨天回到家就給孩子講小狗上幼兒園的故事,把它上幼兒園的情形,通過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剛開始,兒子一邊聽,還會一邊笑,偶爾還會接上一句:“老師說不睡覺可以休息的。”
聽著、聽著,兒子突然撅著嘴:“爸爸,我不想上幼兒園,幼兒園不好玩!”這種情緒一直持續了比較長一段時間,這期間我騎電動車帶他出去玩,給他各種安慰,效果并不如人意。不過,我心里并不慌,因為我知道這些哭鬧是他成長所必需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并與慢慢孩子分離的的旅程。懂得了這一點,自己的內心也淡定了許多。
雖然當兒子哭鬧著不想上幼兒園時,內心里也有點舍不得,眼睛里也有一些濕潤。但是,比起女兒上幼兒園那會兒已經好太多了。那會兒,每天早上送女兒,看著女兒掉眼淚,自己心疼得無法遮掩自己的情緒,使勁地抱著女兒想給她足夠的力量。
或許,養育女兒時是初為人父,感性的東西會更多一點;而到兒子,有了前面的感性經驗之后,又會多了一份理性。其實,是隨著人生的經驗,逐漸對成長真相的深刻理解,誰不都是經歷哭哭啼啼的階段嗎?那些不哭鬧的孩子,難道真的就沒有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嗎?不管哭鬧還是平靜,我們都需要讓孩子去面對分離的焦慮,讓他們經歷這段生命旅程,豐富他們的人生。
由此,我想到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上公開課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平臺,但是公開課讓眾多老師感到害怕。這種害怕,與上幼兒園哭鬧是一樣的。有的老師,一講到上公開課,就是一百個不愿意,一千個抱怨,一萬個理由。如果一次可以拒絕,就會次次拒絕。就像孩子上幼兒園,有了第一次可以有理由不上學,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不上學。
但是,我們如果堅持讓他上幼兒園,他也就慢慢習慣了。那么,老師上公開課也是一樣。大家如果能夠做到來者不拒,甚至主動申請,上多了公開課自然就不再害怕,甚至喜歡上“公開課”的感覺。
佐藤學提倡所有的老師都要開放自己的課堂,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改進自己的教學。不要恐懼公開課,要學會擁抱這樣的專業成長方式,比爾·蓋茨還曾經說過中國的學校教研制度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要想做好教研活動,就是要讓自己離開熟悉的舒適圈,走到一個陌生的成長圈。這自然就像孩子上幼兒園一樣,需要調整自己的焦慮的心態,主動適應新環境、新變化中去。
這封信從上周我兒子害怕上學開始寫的,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已經不怕上幼兒園了,今天晚上還開始說唱:“我要上幼兒園,我要上幼兒園。”看著他一臉的高興,臉上不再有那份焦慮和恐懼,我也開始更加安心了。
我知道,經過這一個痛苦期,他已經成長了。
任何人的成長都是這樣的,孩子如此,我們也是如此。我們要像小朋友入園一樣去克服成長的恐懼。
不經歷風雨,是不能見彩虹的。
祝大家一周愉快!
與大家同行 周國平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