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應在課堂教學氣氛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獲得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并形成知識技能。許多教師都自覺反思課堂教學的效率內涵,更加關注語文課堂中教的行為和學的方式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課堂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會到會,從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從不會學習到會學習、會反思,相應的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被動學到主動學。所以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一種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的教是以學生學得好不好為標準。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每一個學生,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有效的數學教學更應體現數學的本質,以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揭示規律的形成過程、提煉語文的思想方法、體驗語文的理性精神為核心,強調對更多學生適度緊張的智力活動的關注,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應充分體現語文味道,以智力活動反對形式主義,已有經驗的簡單再現和低水平重復很難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怎樣的教學
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實施教學,設計和創設出有效的課堂活動,以促進學生形成有效學習。
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中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 ,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對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互動”。
創設豐富的課堂內容,精美的課堂設計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而,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模式對教師的素養及課堂管理監控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因而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教師要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服務意識,時時刻刻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把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放在首位,還應學會尊重學生,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教師要有全學科融合的知識儲備,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對于這種多維、動態的課堂的監控能力,保證教學結構的嚴謹性和數學教學環節的緊湊性,實現語文課堂的快節奏、大容量、高容度的教學模式,通過優化教學時間,達到提高教學實效,解決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