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分析是地理學的重要主題,而初中階段對地理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又是重中之重,所以近期吉奧格拉菲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區域地理的話題。既然說到區域,就少不了區域劃分的方法,離不開區域差異。
區域這個概念,說容易好像挺好理解的,但是要想給一個明確的定義又不太容易。
從地理的角度來說,區域應該有一個范圍,有或清晰或模糊的邊界,區域內部有不同的地理要素,而且往往具備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征。不同區域之間某些地理要素是不同的,我們把這些不同稱為區域差異。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氣候特征把我國劃分為不同的氣候類型區,根據氣溫差異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也可以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經濟區。甚至還可以根據飲食習慣的區別劃分為各種各樣的菜系分區。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區域劃分方法。大家可以大開腦洞,在留言區交流一下你對于中國區域的劃分方法。
圖1 中國氣候類型區域劃分示意圖
圖2 中國溫度帶劃分示意圖
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等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分別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這四個大的地理區域都有非常顯著的區域特征,但其實在各個區域內部也還存在著地理差異。
圖3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示意圖
從圖3可以看出,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個地區的界線比較明顯,大致為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即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青藏地區最主要的地形區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氣溫低。但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農業以畜牧業和河谷地帶的農業為主,青稞、牦牛分別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和畜種。
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影響這條界線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恰好也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一部分,和400mm年降水量線大致吻合。西北地區由于深居內陸,有眾多山脈阻隔,水汽很難輸送到這里,因此干旱是這里最主要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區區域內部從東到西,景觀呈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特點。與青藏地區類似,西北地區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在河谷地帶或者山前沖積扇地區也會形成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
圖4 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示意圖
最后是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差異,這個差異也許是中國區域地理最值得討論的話題,也是一個幾乎無法終結的話題。南稻北麥、南船北馬、南拳北腿、南甜北咸,有太多南北方之間的差異,每到特定時節都會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這不,北方地區馬上要開始集中供暖了,南方地區卻只能穿著羽絨服在家里瑟瑟發抖。吉奧格拉菲覺得大家都對南北方差異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各種趣事甚至是囧事,不妨一起分享。比如吉奧格拉菲有次在廣州坐地鐵,覺得車廂上方的空氣確實很新鮮
那是誰分隔了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答案是一座山和一條河,山叫做秦嶺,河被稱為淮河。在山里面,秦嶺算不得出類拔萃,既沒有五岳之名,也沒有黃山秀美;既不是佛道圣山,也不是封禪場所。在河當中,淮河也只是一個陪跑者,過去經常被黃河襲奪河道,現在又匯入長江。但秦嶺和淮河卻一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地理界線,可以說沒有之一。
冬季一月份0℃等溫線和800mm年降水量線都和秦嶺—淮河一線大致吻合,既是氣溫的標尺,又是降水量的分界線,這二者又牽連帶出了一系列地理意義。
從氣候和植被角度來看,秦嶺—淮河一線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對于水文,它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界線,是河流無結冰期和有結冰期的分界線。
農業方面,它是以水田為主和以旱地為主的分界線,是水稻和小麥的分界線,是甘蔗和甜菜的分界線,是一年兩熟、一年三熟和兩年三熟、一年一熟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其實是一條自然地理界線,主導因素是氣候,但這條界線還深刻影響著界線兩側的經濟、文化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
如前文所說,四大地理區域是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等特征綜合考慮進而劃分的。這四個區域之間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區域內部也存在不小的區域差異,你的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體現區域差異的瞬間?你眼中的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地區,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