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經(jīng)常運動的人特別是運動員有良好的體質(zhì),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實不然。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專家閆守扶教授說,“運動性猝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運動場上,還有一種是運動后6個小時甚至是24小時出現(xiàn)死亡。 而 冬季,猝死的發(fā)病率約占50%以上,遠遠高于其他三個季節(jié)。冬季天氣驟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于驟然升高、室內(nèi)外溫差過大等,都極容易引發(fā)心源性猝死。
歐洲學者曾在2002年至2014年期間對2354名運動員(包括1435名男性和919名女性運動員)進行心腦血管健康調(diào)查,其平均年齡約為27.6歲。報告顯示:有171名運動員患有不同形式的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高達7.3%,這一結果使學者們感到吃驚。歐洲心血管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從1980年到2000年,全球范圍內(nèi)猝死的運動員超過2000名,其中足球運動員猝死的比例占總數(shù)的30%以上。
美國一家科研機構曾對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運動員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在這158人中,有134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但僅有1人曾被確診患有心臟病,4人曾經(jīng)查出存在這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說,在死亡降臨前,運動員一般無法知道自己身上隱藏著“殺手”。曾做客英國BBC《足球世界》節(jié)目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成員多利安·杜格摩爾博士說,心血管疾病更多的是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才會顯現(xiàn)出來。心臟功能分為休息和運動兩種情況,休息時各項指標是正常的,當劇烈運動時指數(shù)會升高并且變化無常。
運動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為心源性和腦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多見,約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動脈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對于年輕運動員來說,最常見心臟病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運動性猝死的36%;其次為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占17%-19%;而在年齡大于35歲的較年長運動員中,冠心病是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所占比例高達73%-95%。由此可見,這些心臟疾病本身就存在,只是運動后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變的部位就開始出現(xiàn)問題,到了心臟再也無法承受時就會導致死亡。對運動員來說,青春期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時期,尤其是女運動員各項數(shù)據(jù)和指標變化非常快,容易發(fā)生青春期高血壓、心臟病等突發(fā)疾病。
對于猝死,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做出準確的預判,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面臨的危險幾率都是一樣的。南京體院運動健康科學系主任孫飚時說,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的訓練,都要講求一個“度”字,不要輕易超越上限。比如參加半程馬拉松起碼需要有半年的積累,參加全馬起碼需要一年以上訓練量,并不是說經(jīng)過幾天的突擊訓練就能參加這樣的運動。很多在馬拉松比賽中猝死、受傷的選手,就是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訓練。同時,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據(jù)身體狀況選擇運動量。
如果最近身體很疲勞,最好減少劇烈運動,一旦感覺胸悶、缺氧、頭暈、背部放射性疼痛,應馬上停止運動并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心臟病患者游泳時要選擇溫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館,千萬別冬泳,突然進入涼水里易引起肢體血管和心臟血管痙攣,導致心動過速、喘不過氣來。運動時,要抱著娛樂的態(tài)度,不要和人比賽、競爭,逞一時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