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也是老年慢性病的代表之一。近年來研究者發現,惡性腫瘤與高血糖和糖尿病關系密切。
今天互助君就來給覓友們仔細介紹一下腫瘤相關性糖尿病,以及腫瘤患者該如何管理高血糖。
一、腫瘤與糖尿病的關系
當“惡性腫瘤”碰到“糖尿病”時,它們就成為了彼此的“催化劑”,一方面受糖尿病的影響,糖尿病患者患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了;另一方面這些惡性腫瘤同樣也在影響著患者的血糖,是導致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在受糖尿病影響的惡性腫瘤當中,最常見的是消化道的腫瘤,如結腸癌、直腸癌、肝癌、胰腺癌、胃癌、膽管癌等。糖尿病會使癌癥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癥特異性死亡率增加30%~50% 。
血糖控制不好會影響癌癥的治療效果,并且血糖的控制情況與癌癥患者的預后息息相關。
高血糖會加劇癌癥患者術后或化療后的感染風險,也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營養狀況惡化(如病人出現消瘦),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感受疼痛和疲勞也會更覺明顯。
之所以提醒大家要關注腫瘤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是因為癌癥患者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高血糖甚至發展為腫瘤合并糖尿病,大家一定要予以重視。
二、造成腫瘤患者高血糖
的原因有哪些?
前面我們提到,惡性腫瘤是導致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且在治療過程中同樣也可能造成腫瘤患者高血糖和糖尿病,以下給大家總結了5點:
與腫瘤本身有關
一方面與腫瘤細胞在有氧條件下攝取葡萄糖并產生乳酸有關,另一方面與腫瘤引起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多有關,這些激素會對抗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引起糖代謝異常,導致血糖升高。如果是生長在胰腺的腫瘤還會破壞胰島β細胞, 使胰島素合成和分泌減少,血糖升高。
與免疫治療有關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患者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時出現的一種不良反應,主要的表現為嚴重且持續的胰島素缺乏癥狀,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胰島素C肽水平低或缺乏等,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胰島功能衰竭,大家在使用免疫治療藥時需要多加注意。
與手術治療有關
有些覓友在患病后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自卑等,再加上手術造成了創傷、術后的疼痛讓他們處在一種應激狀態中,使機體內促進糖生成的酶被激活,又損傷了胰島β細胞,最終出現了應激性高血糖,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術后一定要及時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哦。
與化療有關
化療引起的高血糖,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化療藥的直接毒性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胰島β細胞, 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升高;二是化療藥的簡接毒性使患者的肝功能受損,引起血糖升高;三是化療輔助藥物在預防某些不良反應時導致的血糖升高,如糖皮質激素。
與靶向治療有關
在一些靶向通路抑制劑的使用中,相關不良反應包括高血糖、高血脂癥、骨髓抑制、肺炎、口腔炎、肝毒性等,其中最常見的與劑量有關的不良反應就是高血糖反應,因此覓友們在使用此類抑制劑時一定要監測好自己的血糖情況,有需要加減量時一定要遵醫囑。
三、如何判斷是不是
腫瘤相關性糖尿病?
看到這里有些覓友可能會說,腫瘤相關性糖尿病不就是血糖會升高嘛,我測個血糖就知道了,還需要判斷嗎?
當然需要判斷,因為你的血糖升高可能是一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只有做好了判斷我們才能對血糖進行相應的管理。
一般醫生會根據以下這些情況來幫助你來判斷:
①病史、臨床表現
腫瘤相關性糖尿病:患者在發現腫瘤前沒有高血糖的病史,在發現腫瘤后或接受抗腫瘤治療后出現非一過性高血糖,這里的非一過性指的就是長期的血糖升高。
臨床表現:與上面提到的那些會造成腫瘤患者高血糖的治療方式有關,且伴有肝腎功能損傷、胰島β細胞損傷等。
②診斷標準
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來診斷腫瘤相關性高血糖和糖尿病,具體大家可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診斷標準:
高血糖:隨機血糖水平> 7.8 mmol/L或空腹血糖>6.1 mmol/L。
腫瘤相關性糖尿病:典型的糖尿病癥狀(煩渴多飲、多食、多尿、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合并并隨機靜脈血漿葡萄糖≥ 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2h靜脈血漿葡萄糖≥11.1 mmol/L。
注:隨機血糖是指不考慮上次進食時間的任一時間的血糖。空腹血糖(FPG):禁止攝入熱量至少8小時測的血糖值。如果患者沒有典型糖尿病癥狀,需要改天復查確認。
③鑒別診斷
應激性糖尿病:在出現大量消化道出血、腦出血、麻醉、骨折、手術等應激情況時,患者的血糖會暫時升高,部分甚至會發展成糖尿病。
除了腫瘤和抗腫瘤治療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如高糖飲食、藥物損傷、胰腺損傷、肝功能異常等,可以通過觀察飲食習慣、藥物使用情況來排除它們的影響,可通過實驗室檢查排除胰腺病變、肝硬化、肝炎引起的高血糖。
四、如何管理腫瘤相關性高血糖?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總結了腫瘤相關性高血糖管理的重點,幫助你更好的管理血糖,減少預后困擾。
血糖控制個性化
需考慮患者自身的偏好、年齡、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腎、心或肝功能不全)、預后和預期壽命;對預后良好的患者,可以設定更嚴格的血糖控制目標;對預后較差的患者嚴格的控制血糖指標可能與臨床預后關系不大,應個性化來對待。
具體的血糖控制目標如下:
根據表2中的病情分類,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類型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患者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應的血糖控制目標,從表1中找到相應的血糖水平,監測自己的血糖情況是否正常。
示例:一個76歲的老人,從表2中可以看到他的血糖控制目標為寬松,對應表1中的血糖水平,如測的是空腹血糖(FPG)或餐前血糖水平,正常范圍為4.4~6.1mmol/L,也可以監測餐后2小時或隨機血糖水平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值在對應正常范圍內即可。
如有異常需及時咨詢醫生,尤其是當糖尿病的腫瘤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時,需報告醫生,糾正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控制目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醫生評估,如果你在接受了治療方案后可以安全地達到更嚴格的目標,并且可以從中獲益,則推薦更嚴格的目標。
但如果更嚴格的目標為你帶來的不是益處而是風險(如發生嚴重或頻繁的低血糖情況),則建議更改治療方案和設定更寬松的血糖控制目標。
End
最后,互助君想說血糖控制貴在堅持,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腫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千萬不能因為癌癥的確診就忽視了對血糖的管理,該服用的降糖藥還是要按時服用,沒有出現血糖異常的覓友在治療過程中也要多多關注血糖情況,及時與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