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龍蝦的人工繁殖技術仍然處于不斷完善和發展中,養殖戶可選擇稻田中投放親蝦,實現自繁、自育、自養。
一、雌雄鑒別
1.看體型
雄性個體大于雌性,顏色較深。當規格相近時,可通過觀察大螯形狀進行辨別,同齡蝦雄螯大于雌螯;雄螯兩端外側有一明亮紅色軟疣,交配季節有倒刺,秋冬季節消失(圖1)。
小龍蝦雌雄鑒別圖
2.觀察生殖器
雄蝦第5對步足的基部為其生殖孑L開口,而雌蝦的生殖孔開口在第3對步足的基部。當小龍蝦性成熟時,雌性小龍蝦腹部寬大;雄性小龍蝦的腹部相對狹小,第1和第2對附肢變形為管狀交接器,呈淺紅色,第3、4、5對附肢為白色。
二、性成熟年齡
小龍蝦在自然環境中雄蝦、雌蝦性成熟年齡為8 -9個月。在人工繁育條件下,養殖6個月小龍蝦性腺即可發育成熟。
三、繁殖季節
在長江流域小龍蝦為一年一次產卵型。5 -9月為小龍蝦交配季節,其中以6-8月為高峰期。由于小龍蝦不是一交配后就產卵,而是交配后,要等相當長一段時間,大概7 - 30天的時間才產卵,因此9 -10月為小龍蝦產卵高峰期。
四、產卵
小龍蝦每次產卵100 - 500粒,一般隨個體長度增長而增多。全長10.0 - 11.9厘米的雌蝦,平均抱卵量為237粒。采集到的最大產卵個體全長14. 26厘米,產卵 397粒,最小產卵個體全長6.4厘米,產卵 32粒。人工養殖雌蝦產卵量一般比天然水域抱卵雌蝦產卵量要多。
繁殖力是指小龍蝦產卵數量的多少,是絕對繁殖力,也有用相對繁殖力來表示的。相對繁殖力用卵粒數量同體重或體長的比值來表示:
相對繁殖力=卵粒數量/體重
或 相對繁殖力=卵粒數量/體長
只有處于Ⅲ期或Ⅳ期卵巢的卵粒才能作為計算繁殖力的有效數據。
五、孵化
孵化期與溫度相關,水溫7℃,孵化時間為150天;水溫15℃,孵化時間為46天;水溫20 - 22℃,孵化時間為20 - 25天;水溫24 -26℃,孵化時間為14 -15天;水溫24 - 28℃,孵化時間為12 - 15天。如果水溫太低或其他環境條件不適合,受精卵的孵化可能需數月之久甚至不孵化,這就是我們在第二年的3 -5月仍可見到抱卵蝦的原因。
六、受精
親蝦交配后7 - 30天,雌蝦才開始產卵。產卵時,雌蝦的卵子從生殖孔中產出,與精子結合而使卵受精。受精卵黏附在雌蝦的腹部,被形象地稱為“抱卵”,此時雌蝦的腹足不停擺動,以保證受精卵孵化所必需的氧氣。受精卵呈圓形,隨著胚胎發育不斷變化(圖2)。受精卵顏色隨發育而逐漸變淺。沒有受精的卵子,多在2 -3天自行脫落。
小龍蝦不同發育階段的受精卵
提示
購買親蝦時間,不要晚于9月中旬,因為之后小龍蝦受精卵處于快速發育階段,抱卵蝦不適宜環境改變和運輸。
七、抱卵與孵化
在自然情況下,雄蝦先打洞,釋放激素引誘雌蝦交配,雌蝦產卵和受精卵孵化的過程基本是在洞穴中完成的。從第一年秋季孵出后,幼體的生長、發育和越冬過程都是附著在母體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離開母體生活,這也是保證其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成活率可達80%左右。
八、幼蝦發育
剛孵出的小龍蝦幼體長5 -6毫米,懸掛在母體腹部附肢上,靠卵黃素供給營養,幾天后蛻皮發育成二期幼體,能攝食母體呼吸水流帶來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當小龍蝦蛻3次殼以后才離開母體營獨立生活。在平均水溫25℃時,小龍蝦幼體發育約需14天。
提醒注意
在一期幼體和二期幼體時期,如果此時驚擾雌蝦,造成雌蝦和幼體分離較遠,則幼體不能回到雌蝦腹部,幼體將會死亡。